■ 陈晓辉/文
无事翻书,看到一则小故事:在遥远的英国,某大学有一栋大楼,年深日久,20根橡木横梁已经朽坏,必须更换。可是现在已经很少有那么粗的橡树,人们到处寻找,也凑不够20根横梁。就在校方一筹莫展之际,有消息传来,当年设计大楼的工程师已经预料到日后的横梁更换问题,生前在一处山谷种下了一片橡树苗。如今这些橡树已经成材,于是问题迎刃而解。 人们无不佩服当年的工程师,他怎么能想到身后那么多年的事情呢? 看了这个小故事,我忽然想到另一个人,我的母亲,一位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她与英国工程师毫无相似之处,但他们都有一种先觉的能力——未雨绸缪。 30年前,我生下了女儿。来看孩子时,母亲带了鸡蛋、红糖等,还神秘地告诉我,她会种下一亩棉花。我很诧异,襁褓里的女婴与一亩棉花何干?因为我知道,种棉花比种玉米辛苦得多,要打叉、采摘……经济效益却不高,村子里已经很少有人种植棉花了。 母亲说,这样待她出嫁时,就会有足够的好棉花,缝制10床的棉被当嫁妆,她的外孙女就能风风光光嫁人了。按照我们老家的旧风俗,女儿出嫁,娘家要缝制新棉被当嫁妆。一般家庭都做6床或者8床棉被,能有10床棉被当嫁妆,对新媳妇来说是件风光的事儿。 我啼笑皆非,根本无法想象眼前的小婴儿长大后披上嫁衣的情形。 可是母亲是对的。转眼之间,女儿长大了,上学、工作,去年,她做了新娘。在她的嫁妆里,有两床崭新的棉被(新房已经没有容纳10床棉被的空间了)。那两床棉被里,絮的确实是母亲种的棉花,而我的母亲,已经故去了。 英国工程师与中国农村妇女,橡树与棉花,本来毫不相关的人与事,却一起涌进我的脑海。 我们大多数人连眼前的事尚且看不明白,何况身后事。那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透过世事纷纭看到百年之后? 我能想象那位工程师在新楼建好之后,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欣喜地观察这座凝结了他心血的大楼,担心它今后会受到风吹雨打,却爱莫能助。忽然,他看到了那些橡木横梁,于是种下一片橡树林——对真心喜爱的人或物,人们往往会特别牵肠挂肚。 而我的母亲,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妇女,从一个女婴想到她长大出嫁的情景,也是因为爱。虽然没有看到,但我能想象,母亲在棉花地里播种、施肥、捉虫、喷药,直到收获,挑出棉花最柔软、洁白的部分,小心翼翼地晒干收藏起来……这些像云朵一样的棉花,果然成了她深爱的外孙女的嫁妆的一部分。 我是多么希望,我们也能储备一些纯净、质朴的爱,在心里种下一片橡树林或者棉花,等着它们长大。无论多么遥远的某一天,后人在用到这些物品的时候,轻轻感叹一句:这是多细致的心,多深远的爱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