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琳
新春伊始,雪域高原清澈明媚的日光下,农历春节与藏历铁牛新年双节同至。万家团圆的日子里,由国家统计局选派的中组部第九批援藏干部、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马洪钧选择留在拉萨,与同事们共同度过了一个让他终身难忘的春节。 “我在西藏过新年,罗萨扎西德勒!”大年初一,马洪钧在朋友圈向远方的亲友送上新春祝福,分享藏地新年的浓浓年味。内地进藏干部坚守岗位独自过年的那份坦然,更让他感动在心。“有与妻儿天各一方的,有小夫妻与嗷嗷待哺的幼儿天各一方的,分离成了常态。”马洪钧感慨地说。 带着一份投身雪域的赤子情怀,2019年7月,马洪钧毅然受命奔赴高原,挂任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办公室主任一职,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藏旅程。 入藏以来,马洪钧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面对难以安眠、掉发等持续的高原反应,这位扎根统计基层20年的70后“老统计”并不以为意。家中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儿子,是他此行最大的不舍与牵挂。 “爱人是警察,平日工作也比较忙,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有些亏欠。”谈起儿子,马洪钧有些心酸。 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怀揣着对家人的思念,千里之外的马洪钧,默默以做好本职工作,回报这份信任与理解。 一年半的时间里,马洪钧充分发挥自身所长,用心推进文电运转、综合治理、后勤保障等一系列事无巨细的办公室工作,并深度参与了西藏统计数据中心和统计资料库项目建设等工作,为西藏统计事业的改革发展贡献了一己之力。 日常工作之余,他先后深入日喀则、昌都、林芝等5个地市、10多个县(区)开展调研。途中所见所闻,也让他对西藏社会与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更为切身的体悟。 在昌都市芒康县,马洪钧走进因享受国家异地扶贫搬迁政策而从山区搬到乡镇居住的百姓家中。三室一厅的搬迁安置房中,悬挂有哈达的我国五代领导人画像,整齐摆放在醒目位置。藏族同胞发自肺腑的感人告白,让他记忆犹新。“当地藏族同胞真切地说,感谢共产党,是共产党给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马洪钧回忆道。 在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通过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为当地百姓盖起的一栋栋独门独院别墅,让马洪钧感触良多。“在党中央的特殊关怀和各对口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老百姓的收入、住房、居住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通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藏区人民生活条件整体改观。去年底,西藏所有县(区)已全部脱贫摘帽。同时,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道路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这在西藏这种极高海拔地区是无法想象的。”马洪钧娓娓道来。 亲眼见证西藏的沧桑巨变,马洪钧直言“震撼”。而身边内地进藏干部的付出与牺牲,则给予了他这段珍贵而难忘的援藏生涯里“最多的感动”。 “进藏干部对子女和家人的亏欠很多,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一代又一代内地干部到西藏工作,为了西藏的发展和祖国的安全,奉献了青春,奉献了子孙,这也才有了‘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马洪钧说。 援藏旅程过半,伴随着工作能力不断磨砺与人生阅历日渐丰富,马洪钧也迎来了新的岗位任命。面对更大的职责使命,这位在山区长大、自嘲为“山野匹夫”的统计人并没有豪言壮语,却已在用心思考谋划着新的一年在人才培养、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援藏工作思路。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写在马洪钧微信签名上的诗句,或许便是他最为真切的告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