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建忠 王方蕾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幅度的指数,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反映通货膨胀、分析企业经济效益和开展国际比较的重要指标。样本企业代表性直接关系到PPI调查数据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将工作重心放在数据采集和审核上,而对样本企业的选取和替换有所忽视。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PPI调查样本企业代表性。 ——合理确定样本企业。基期轮换工作中,通过实地走访、从统计局等其他部门获取企业相关资料等办法,摸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剔除经营不稳定、规模较小的企业,选取对国计民生影响大、生产连续稳定、具有发展前景的工业企业。同一分类行业下代表企业数量及分布如何取舍至关重要,在“代表企业的年销售产值之和要力争达到当地工业销售产值的40%以上”的制度要求基础上,每个调查基本分类尽量选取2个及以上调查企业,谨慎选取基本分类下产品在本地区“唯一”的企业作为代表企业,确保调查基本分类的科学性、稳定性。 ——做好权数测算工作。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序推进,各地工业行业不断发生变化,新产业、新动能、新业态发展模式不断涌现。因此,在权数测算过程中,除依据权数调查阶段获取的权数资料外,应充分考虑当地工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计算、分配和调整权数。对于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应跟踪监测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在调查方案允许的范围内可结合其发展情况适当评估确定分行业权数。对于部分处于萌芽期的企业,其生命周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在企业生产经营未落地、实际发展不确定的情况下,不建议为其提前预留分类及权数。 ——定期进行企业增删。通过建立和动态维护调查企业电子信息档案卡、定期筛查产品价格长期无波动的企业、多与企业统计员沟通联系、加大实地走访频率等多种途径,密切跟踪样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筛查,在保证基本分类不缺失的情况下,及时将关停并转企业删除,并寻找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进行替换。日常工作中注重对基本分类下企业过少的现象进行梳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增加经营状况良好的同类企业。 ——适时适度微调权数。在五年一轮的调查周期内,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安排,结合本地PPI调查样本实际情况,剔除全市PPI调查企业中已关停并转或生产极不稳定且找不到替换的企业,及时上报确实缺失的基本分类,征得上级统计调查部门同意后,将缺失分类涉及权数进行分摊,并做好权数调整影响的评估分析,在确保PPI调查稳定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调查样本企业代表性。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三明调查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