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水平浅见 □ 王琦/文
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11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将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工作作为“四大工程”之首来抓,这一举措确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的基础地位,使基本单位名录库成为统计的基石,对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统计意义重大。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提升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水平提出如下思考。 依法依规统计 巩固基础地位 名录库的基础作用决定了名录库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怎样使每户基本单位资料常用常新,使新增、变更、注销单位能如实在名录库中得到及时反映,从而提高名录库数据质量,提高名录库使用价值,必须从每个环节中的细节抓起,步步为营,打牢基础,才能搞活名录库,稳固其基础地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明确入库标准,提高入库质量。对新增单位,要在从业人数、固定资产、经营场地、经营活动等方面明确入库标准,一些“三无”企业和只有一两个人的单位建议最好不要入库。由于民政、编办的新增单位相对较少,容易落实,故入库单位信息重点应以税务部门为主要参照,与工商部门信息进行比对。除对部门提供的资料信息进行认真核实外,城市建设中规划的新区及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是新增单位重点核实的集中区域,确保真正能反映经济发展现状的新增单位在名录库中得到真实反映。 二是明确名录库指标更新范围,对重要指标进行年度更新维护。只对当年新增、变更、注销单位进行更新,已经不能满足名录库为统计专业提供字典库和为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的需求。名录库中单位地址、从业人员、行业及主要经济指标等应每年10月份前更新一次,以满足专业年报及抽样调查字典库的使用需要。 三是化整为零和化零为整相结合,延伸统计网络链,拓宽收集源头信息渠道。各乡(镇、办)都有统计工作站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统计工作站在农业统计,大型普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名录库每季大更新一次,每月小更新一次,其工作量不亚于一次普查。建议把名录库维护工作化整为零,打破目前以县级统计局为主收集整理资料局限大、协调难、进度慢、效率低的僵局,把名录库维护的落脚点放到乡(镇、办)一级,积极构建社区统计,以社区为依托,发挥社区界限清、情况明的优势,在经费、人员培训等方面向下倾斜,延伸统计网络链,拓展乡镇统计网络,以方便、高效地收集名录库信息资料。县一级统计部门应化零为整,把工作重心放在数据质量的评估和分析对比把关上,结合五大部门资料,把握名录库数据衔接和经济发展现状,把名录库更新真正落到实处,让更新质量上档次。 提升建设水平 发挥路标作用 名录库维护是一项五大部门联合建设的社会工程,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第一,统计部门要尽快落实县一级普查机构,在人员、经费和技术上为此项工作提供保障。第二,五大部门要加强协作。具体包括明确专人分管、专人报表,对更换人员及时进行专业技术、专业知识培训等,为此项工作创造一个和谐、顺畅的统计环境。第三,要共同强化基础资料意识,使源头资料真实可靠。五大部门只有共同提高基础资料的质量意识,才能真正体现基本单位名录更新的价值。这几年,经政府搭桥,五大部门内部信息网已经畅通了信息共享渠道。全国基本单位名录更新已经有了较为固定的报表模式,并有较成熟的指标体系。目前,五大部门内部都具有较成熟的现代化信息系统,为信息共享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建议进一步完善五大部门基础信息资料,形成指标互补,信息共享,利用方便快捷的网上直报体系,以减轻各部门工作压力,提升名录库建设水平。制定名录库开发战略,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中提升价值,彰显活力。 名录库的基础作用使得它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意义重大。一个能真正反映经济发展现状的名录库,不仅可以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数字依据,还可以为各级职能部门准确查询相关数据提供优质服务。随着经济发展给环境、资源等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上各级职能部门的专项调查和重点调查也随之增加,名录库已经成为民政、水利、环境、土地、计生等重要部门进行专项普查、抽样调查的基础信息资料来源,但由于名录库目前利用水平较低,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制定名录库开发战略已迫在眉睫。 其一,要有一个常用常新、数据准确可靠的名录库,使统计资源真正成为能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的统计财富,保证在为社会服务时不但“有米下锅”,而且“精米下锅”。 其二,积极稳妥地开发名录库利用软件,为方便快捷地服务社会提供技术保障。由于现有名录库使用软件对基层统计部门的限制,名录库基础信息目前在县级统计部门还是一潭死水,在汇总、分类、整理等方面障碍较多,可望不可及。名录库软件开发应在保障数据安全传输的前提下,重点在保证基层统计部门怎样好用、实用上下功夫。如果把现有名录库比做一块钻石,名录库的开发利用软件就是一只钻刀,只有在金刚刀的雕琢下,名录库才能闪耀它的熠熠光辉。 其三,要把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真正提到议事日程。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是统计改革开放,提升科学服务水平的敲门砖。全国第二、第三次经济普查已经启动和完善改进了统计地理信息系统,但它的开发应用投入不足,进程缓慢。制度无保障,技术、设备滞后,专业人才短缺,财力紧张等因素都制约着它的开发应用。应先从统计制度入手,制定周密的统计信息系统调查办法,纳入名录库建设制度,排除制约因素,让名录库变成全国基本单位的“中国统计地图”,发挥它的“路标”作用,在创造社会价值中扩大影响,彰显统计资源应有的活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