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辽宁丹东东港市农普办副主任范劲光 □ 本报记者 姚显鹏/文
范劲光,一个在统计岗位上耕耘了整整30个春秋、荣获过无数荣誉称号的统计功臣。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中,他担任辽宁丹东东港市农普办副主任。曾参加过第二次农业普查的他,10年后再次“约会”三农普,并在三农普工作中再展风采。 30年来,范劲光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在统计工作第一线,为东港市统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所在的部门多次被省、市统计局评为先进集体,在第二次农业普查及人口普查等大型统计调查中,多次荣获国家或省级先进个人等称号。他有着深深的普查情,工作出色、经验丰富,于是责无旁贷地担起了东港市农普办副主任的重担,义无反顾地冲上三农普第一线。 他工作高度负责,一丝不苟。东港市是一个农业市,有12个乡镇、3个街道、3个国营农场,6.9万公顷耕地,12.7万农户,普查体量大。沿海乡镇人口流动大,耕地流转多,更是增加了普查的难度。身为市农普办副主任的他,事事处处带头干,统筹谋划,及时指导,在农普试点、“两员”培训、区图绘制、清查摸底、入户登记、PDA采集、数据审核过程中,他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安排普查进度,布置具体工作,解答疑难问题……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承担并组织好普查各个环节的工作。 在工作游刃有余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他走遍了东港市的每一个乡镇,同普查员一起入户,全面了解普查对象的人口、住房、土地及生活情况。针对入户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并及时反馈给每个乡镇、街道、农场。为保证普查数据质量,他总是加班加点地审核各项普查指标,并以这种乐于奉献、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感染着基层普查人员。 他工作规范严谨,有条不紊。平时,旁人经常会看到他为工作四处奔走的身影,他总是带着一支笔和一本工作簿,工作簿里记着密而不乱的工作日程、工作计划、业务记录等内容。这些记录使得他在每次筹备和开展工作时均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周密部署。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凡事要想在工作前头”。如普查试点阶段,他会紧抓试点反馈的普查难点和争议问题跟上级及时沟通、落实答复。普查中,他会随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同时会对工作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疏漏及时核查、沟通和反馈,力求做到消除风险、稳步前行。正是有了这位事事想在前头的“领头羊”,带领着众多普查员,为东港市农业普查打赢了每一场“战役”。 他工作用心钻研,力求准确。虽是统计战线上的老将,但他工作从不敷衍了事,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针对普查表中的每一个指标,他都反复研究,反复琢磨,以至于倒背如流。审核环节他更是认真,已经花眼的他坚持坐在电脑旁,眯着眼睛认真学习审核程序,钻研如何汇总、如何筛选,用最简单明了的方法全方位逐一审核,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全市普查人员共同付出,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普查各项工作任务。 面对上级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誉,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朴实地回答:“个人牺牲一点没有什么,只有出色完成自己担负的工作任务,才对得起组织和领导的信任,对得起支持和关心我的同志。”——范劲光,就是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统计“老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