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璠
前几天,海淀统计学会召开年度工作会,总结2016年的工作,部署2017年的工作。区社团办、社科联的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并高度评价学会的工作,称没有想到统计学会的工作会开展得如此出色。因为他们知道有些学会、协会承担了相关政府部门委托的管理职能,而统计学会没有这些职能,却能把方方面面的会员凝聚在一起,把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区金融办等政府部门的领导也到会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开会那天,此前主管学会社团工作的区领导刚刚转任区委常委,且上午又有多项重要工作,但还是在中午十二点之后专程赶到会场,充分肯定并感谢学会的工作。 这个基层统计学会的工作,为什么能够得到区领导及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笔者分析原因有二: 一是开展了许多有价值、有意义、有针对性的工作和活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结合统计中心工作和区委、区政府的需求,开展了多项应用性很强的课题研究。如围绕区统计工作和统计改革,开展中关村示范区统计改革研究、海淀区国家创新型城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区域统计核算若干问题研究、海淀区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社会经济调查队研究报告等;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海淀区知识经济产出研究、海淀区节能减排现状与对策研究、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海淀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等等,特别是对文化创意产业、区内旅游等项目,其研究成果不仅迅速投入应用、回答了委托方特别关心的问题,且由学会持续进行跟踪监测,对职能部门的工作、乃至区委、区政府研判形势都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 二是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力量,特别是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优势,使学会有力量承担重任并取得成效。笔者在职时,就多次参加海淀统计学会的活动。那时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这个基层学会代表性很强,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发挥得很好。参加学会工作和活动的,既有区和街镇各级统计人员,还有各政府职能部门、院校和企业的代表,而多次主持学会年会的副会长就是当代商城的老总。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学会组织院校师生、研究机构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开展各项课题研究,既保证和提高了课题的质量,也为理论研究和教学人员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此外,学会的专家团队还吸纳了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调查总队一些退休的老同志。在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请这些老同志从不同的角度见仁见智、建言献策,也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记得5年多以前,笔者在中国统计学会工作时,曾经接待了民政部的评估组,对其提出的一些要求印象深刻。一是学会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四个方面,包括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科普和培训;二是学会应该有专门的机构人员,与机关彻底分开。尽管基层学会的工作未必要求面面俱到,但海淀统计学会的工作却全面扎实又重点突出,且由于学会包括会长在内都是专职人员、独立运作,所以能够充分发挥学术社团组织的优势,承担了许多统计局队作为行政或参公单位难以承担或不宜承担的项目。 海淀统计学会的实践证明,身处基层,且独立运作,不依托行政职能,统计学会依然可以大有作为。作为区级学会,未必要研究世界性的课题,未必要紧盯学科最前沿、最尖端的理论,更未必要代行某些政府职能,但立足区域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却可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的放矢、深入浅出,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有所作为。海淀统计学会的实践为各级统计学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