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割实测小记

版次:04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6月10日

  ■ 舒嘉明

  在县级调查队工作数年,我参与了很多农产量调查相关工作。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去实割实测的经历。

  参加工作不久,有天同事老周招呼我说:“走,割禾去。”

  车开到乡间小路的田边,老周拿出两双长筒胶鞋,“得换上这个。”当我还在费劲穿鞋时,他已换好鞋提着工具奔上了田埂,我也急急忙忙跟过去。田里庄稼叶子上,露珠尚未退场,晶莹的水珠映照出庄稼的成熟与饱满。成片的稻田,随风轻摆,似金色波浪层层叠叠地涌动,又宛如一块块黄色绒毯柔软地覆在大地上。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老周一腿踏进稻田,胶鞋如灌了铅般沉重地陷入泥泞,他费好大劲儿拔出来,就这样一步步艰难地,挪动到了取样的位置。他弯下腰,插上测规,眼睛在稻秆间专注地逡巡。只见他动作沉稳,不疾不徐,左手拢住一小把沉甸甸的稻秆,右手镰刀贴着泥面,果断地一拉——“唰”!干脆利落的一声轻响,稻秆应声而断,留下一截整齐的茬口。

  我也赶紧拿着编织袋去帮忙,一迈进田里、走入稻浪,熟透稻谷的甜香,混合着泥土深处被翻搅出来的湿腥气,瞬间扑面而来。这是我多年不曾闻到的、记忆中的味道了。

  当老周站起身将割下的稻秆塞入我手上的编织袋里时,我注意到,几道汗水在他的脸颊上摇摇欲坠。

  老周像没感觉到似的,也不擦汗,又立刻俯下身投入到收割工作中,边割边笑着说:“割稻的声音很好听。”

  我说:“那等下换我来试试。”

  “看着简单,这可是一项精细的工作。”

  “我会,我小时候割过。”

  “不用,你先学学。”老周一边割着稻子,一边给我讲要注意的事项,如何做到不多取也不少割。他还会时而停下,用手指轻搓稻穗,似在感受谷粒的饱满程度。

  镰刀围绕着测规舞动,不知不觉中,稻田间已被划出一个个规整的圆……

  样方的稻子割好后,我们跟着辅助调查员、村里的李会计来到他家院子里。院内一片静寂,屋檐下摆着台打谷机,像一位在等待我们到来的老友。我们将一袋袋稻穗按编号整齐码放,启动打谷机,轰鸣声中,老李将一束稻穗稳稳送进打谷机那方形的入口。机器猛地一震,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咆哮——“嗡……嘭!嘭!嘭!”稻穗在钢铁的怀抱中激烈地翻滚、碰撞。谷粒便如金色的急雨,噼噼啪啪,从机器下方的筛网间倾泻而下,落在承接的样本袋中。老李的手很稳,缓缓推送,再缓缓抽出,动作小心又精准,似生怕用力过猛导致谷粒飞溅出去,又要确保穗头上每一粒稻谷都被彻底分离。机器终于停歇,老李弯下腰,目光如探针,伸出粗粝的手,将打谷机内残余的谷粒都收拾出来,小心翼翼地放入样本袋里。

  这时,同事老周打趣说:“李会计虽然看着粗,工作的时候可是心细得很。”老李也笑着说:“你们一直强调,打谷子的环节跟割稻子一样,都对调查结果有关键的影响,我当然得好好操作,争取不漏一颗谷子。”

  看到这样的场面,又想到之前同事老周稻田取样的情景,我心中不禁感慨:原来实割实测的“实”,是脚踏实地的“实”,也是实事求是的“实”。我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实在,农业调查深扎于土地,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认真向大地叩问的统计人。

  返程时,夕阳的余晖为稻田镀上一层金边,金黄的稻浪在车窗外掠过。想着这一天的经历,看着笔记本上的记录、PDA里的图标,我心中满是踏实。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金溪调查队)

作者:舒嘉明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