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小记:根须深处

版次:04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6月10日

  ■ 杜洪运

  5月里,阿克苏的天空仿佛被蒸得发蓝,太阳白亮亮的,灼人肌肤。我们几个人便顶着这样一片天空,匆匆奔走在田埂上,开始了农业调查。脚下是阿克苏特有的黄沙土,踩上去松软而温热,几乎无声,尘土细细地沾染在鞋帮与裤脚上,渐渐显出点暗红色来,如同土地烙下的印记。

  我们蹲在麦田旁,手指拂过泛黄的麦穗,细长的麦尖轻刺着指头。远处一株杏树下,枝叶间密密缀满半青半黄的杏子,阳光之下,青黄交杂,竟有几颗小白杏熟得裂开了口,露出嫩黄的果肉。我们正小心记录,一位老汉扛锄头从地头走来,见了我们,便笑着拍打杏树:“这老伙计今年又结得不要命了。”他说话时,黝黑的脸上皱纹舒展,干瘦的手指在树皮上划过,似抚摸着老友的脊背。

  中午,我们走进果园,浓密绿叶筛下斑驳的光影,如碎金般铺在身下,我们就在凉荫里打开调查平板,查看样方位置。小巴郎子托着温度计跑来跑去,小脚丫把浮土踩得噗噗作响,他嫩声嫩气地问我们:“叔叔,你们可以帮我量一量树热不热吗?”引得众人皆笑。我伸手触到那温度计,又俯身按了按树下的土地,温凉并存,那真是一方水土自有的“体温”。

  调查中遇风沙是常事。我们正在田里埋头记录,猛然间天色昏黄下来,狂风卷起沙尘,天地骤然混沌难分。沙粒撞在脸上生疼,我们忙不迭地躲进附近一户低矮的土屋里。风在屋外呼啸,沙粒扑打着窗棂,声音急骤而沉闷。主人买买提老汉递过滚烫的薄荷茶,笑着看我们狼狈地拍打身上的尘土:“风沙来了,就躲躲吧,老天爷的脾气嘛。”他布满皱纹的手稳稳端着碗,指节粗大,茧厚如石,捧碗时却轻巧而稳当。

  风沙过后,我们随着买买提老汉到他的棉花地看看。棉苗倒伏了大片,有些已被沙土掩埋,老汉蹲下身子,小心翼翼扒开覆土,扶起一株幼嫩棉苗,又用土块轻轻支住它。他脸上皱纹如犁沟,眼窝深陷,眼睛却隐隐透出些光亮:“只要根在土里埋着,它就想活哩。”这低语,像重锤敲在我心上。援疆何为?或许并非仅仅带来新的种子或机械,更是要俯下身去,看清那深埋土中的、沉默却倔强的根须,学会用他们的方式,扶起被风沙侵凌的生活。

  回程路上,我们数点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麦田几何,单产几斤……这些数字,如种子般悄然种入纸页。我回头望了一眼,老汉依旧在田畴中忙碌着,小小的身影在广袤田野里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我内心震撼,土地与数字之间,原来竟有这般血肉牵连。

  援疆接近一年,我渐渐懂得,每一粒饱满的麦穗里,都藏着一场不为人知的风沙搏斗;每一组冰冷的数据背后,都跃动着农人粗糙手掌下不肯断绝的温热心跳。我们这些外来者,唯有让鞋底沾满这里的黄沙,让指缝嵌进这里的泥土,让心贴近那深埋于大漠之下的、沉默而坚韧的根须,才能真正懂得“根在土里埋着”的深意——那是新疆大地亘古的脉搏,是生命在风沙劫掠之下,固执地向着阳光生长的无尽力量。这黄土里的根,也正悄然扎入我们这些异乡人的血脉深处。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攀枝花调查队)

作者:杜洪运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