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价格采集要注重三方面

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5月19日

  原永红 绘图

  ■ 何若童

  居民消费价格调查涵盖了居民生活中包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其中“衣”排在首位,笔者结合实际谈谈做好服装价格采集工作应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

  做好调查点及规格品的选取

  价格调查点的选取需遵循“核心商圈主导、全域覆盖平衡”的双重原则。在优先布局商业密集区、交通枢纽等价格敏感区域的同时,需统筹考量城市空间异质性特征——不同城区因地理区位、消费层级差异形成的价格梯度需通过科学布点予以呈现,原则上各主要城区均需设置价格调查点以保障代表性。同时,结合当前网络消费的情况,合理选取适当的网站进行调查。

  规格品选取需在满足制度中对于基本分类指标解释的前提下,依照满足规格品代表性、差异性、季节性的要求选取消费量较大、价格变化趋势和幅度有较强代表性、销售前景较好的产品作为代表规格品。代表规格品需符合同点异质、异点同质的基本要求,完成筛选确定代表规格品后,才能开展价格采集工作。

  做好成交价采集和特殊情况处理

  一是要采集实际成交价格。服装价格采集过程中需完整获取多维价格信息。首先是厂商标注的吊牌价,作为价格监测的基准参照;其次是实际销售折扣,需区分常规促销(如会员折扣、促销折扣等)与限时活动(如节日促销),记录具体折扣幅度及适用条件;对于采用固定售价的“一口价”商品,则要核查是否存在隐藏优惠条款。根据制度要求,应采集非会员可享受的促销折扣价格,限时活动价格需询问清楚活动时间,实体店价格采集需遵循7天原则,活动时间超7天的可列入采价范围,且代表规格品价格低于上市价7折及以下时,原则上需参照上市时初始价格重新选取代表规格品。

  二是针对特殊情况的处理。当处理断档缺货时,季节性商品撤柜后可沿用末次价格至次年新品上市,若新款仅款式微调且价格波动在20%以内可直接替代,否则视为非季节性缺货处理。非季节性缺货需先确认商品状态:暂时缺货可沿用两次历史价并预备替代品;永久停售则启用相近款式替代法,选取品牌档次、原料成分、工艺水平和使用功能与原品相近的替代商品,选取的商品上市价格与原商品上市价格差距在20%以内,可用该相近商品替代,价格直接采集,无需折算。当出现清仓特价或商品非当季主推时,则采用新款替代法直接录入最新市场价格。若替代品价差超20%阈值,需使用趋势虚拟法,通过调研同类商品价格涨幅、综合多方评估推算出合理价格变动幅度,同步完善评估记录存档。

  在采价实践中,为确保数据准确性,还需及时留存服装规格品图片,建立规格品价格台账,记录商品特征信息、货号、标牌价等信息。

  数据审核应抓住要点

  一是做好逻辑性审核。月初需对照服装上下市时间表,提醒采价员上下市注意事项。每月8-10日、23-25日,采价员报送服装价格数据后,后台审核人员需及时进行审核,若发现应上市未上市或已下市仍采集数据的情况,及时联系采价员进行补充采价或修改。同时,在服装上下市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大陪采督查力度,避免错误发生。

  二是做好更正程序审核。部分服装无合适价位规格品进行替换,需对服装添加虚拟系数进行折算,后台审核人员在统计云后台替换完成后重新发布任务,采价员重新进入刷新后进行二次上报。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易出现后台人员忘记发布任务、采价员未刷新或者未重新上报等错误,后台人员应及时联系采价员进行修改。同时,采价员在采价过程中发现需要替换规格品时,应及时联系后台人员,先进行规格品替换,采价员确认替换完成后再进行上报。

  三是做好规范性审核。当服装价格降至上市价格的7折及以下时,原则上应考虑更换规格品。后台人员应加强审核,仔细对比上市价与上报价,防止价格过低情况发生。若发现错误,及时联系采价员,替换规格品。同时,密切关注多次进行替换的规格品,防止服装价格降至上市价格的7折及以下情况的出现。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淮北调查队)

作者:何若童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