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5月09日
■ 张娇娇 成金璟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的重大国家战略。2024年,京津冀三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数据显示,区域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协同步伐更加坚实。2024年京津冀区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增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北京、天津和河北GDP分别为49843.1亿元、18024.3亿元和47526.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2%、5.1%和5.4%,三地增速均超全国增速(5%)。
产业升级势头良好
工业高端产业发挥引领作用,2024年北京、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9.6%和8.9%,河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6%。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2024年,北京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1.0%和7.6%;天津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河北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5.5%和10.2%。
“两新”政策落地显效。设备更新逐步释放政策红利,在制造业以及信息服务业企业大宗设备购置带动下,2024年京津冀三地设备购置投资分别增长32.1%、12.3%和20.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增速27.0个、9.2个和13.6个百分点。三地加力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均增长2成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5%、14.8%和24.9%。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2024年,京津冀三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5415元、53581元和34665元,分别增长4.5%、4.5%和5.4%。三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就业、价格总体稳定。2024年,北京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1%,低于上年0.3个百分点;天津、河北城镇新增就业分别为36.8万人和89.9万人,保持总体稳定。京津冀三地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0.1%、0.2%和0.2%。
医教合作走深走实,京津冀医联体增至70个,共实现60项临床结果在区域内914家医疗机构互认,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三地686家医疗机构试点共享;北京协和医院、天坛医院等京津115家医院与河北省内2976家医院接入河北远程医疗平台,开展服务10余万人次。教育交流合作多点开花,截至2024年9月,246所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370所学校开展跨省办学合作;京津冀职教改革示范区成立,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首批约1000名新生入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张家口怀来县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
协同创新动力提升
截至2024年底,三地共建创新平台13个,累计发布科技成果和开放许可271项。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8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加速建设,依托北京顺义、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园区,打造1小时汽车零部件配套圈;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吸引天津医药集团等国内外60家知名医药企业78个项目入驻;首批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挂牌,依托天津南开智能制造产业园等5个园区开展成果转化等合作。
功能圈联动持续强化
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大力度引育企业,2024年从北京市中心城区迁入通州区企业近7000家,是2023年的1.7倍。截至2024年底,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超300家,相关疏解单位及配套服务单位约1.98万人在雄安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与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错位联动发展的战略功能区支点作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企业超800家,累计注册企业超5800家。
文旅协同释放活力。截至2024年底,三地文旅部门成立11个文旅领域联盟,签订19个合作协议,1亿人“说走就走”的旅游圈已现雏形。联合策划组织“2025京津冀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举办三地联合跨年活动,作为北京主会场的首钢园当日接待游客15.7万人次,创2024年单日入园客流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