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4月30日
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定居,导致农村“人走房空”,并逐渐演变为人口、住宅、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空心化。近期,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在全省14个市州选取了167个行政村开展了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农村“空心化”状况。调研结果显示,湖南省各地通过政策创新、产业扶持和资源整合,推动“空心村”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湖南各地积极推进以盘活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增加创业、就业机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发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如浏阳市以“三权分置”改革为抓手,允许农户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给村集体,用于建设民宿、仓储设施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效显著。2022年当地盘活闲置农房1200栋,带动增收1.2亿元;截至2024年4月份,累计办理集体土地入市502宗,面积10476.1亩,成交价款17.8亿元,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获得总收益约5.5亿元,惠及196个集体经济组织和76万名农民。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湖南各地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大力推进“和美湘村”建设,推动乡村迈向“绿富美”。如长沙市坚持内外兼修,新建美丽宜居村庄100个、连片示范区10个,围绕“梦里乡村”项目集聚资源,推进6个示范点建设,并选聘首批9个乡村运营职业经理人,成立全省首个“乡村CEO”联盟,推动乡村建设向乡村运营转型。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打造集传统村落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景区,沙洲村通过做好“红色、绿色、古色”文章,2023年接待游客140余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比10年前增加1.38万元,村集体收入从0.36万元增至106万元,并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中方县炉亭坳村投资20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硬化、亮化村庄道路,通过打造优美的村居环境吸引部分村民回流。
——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培育。湖南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缓解“空心村”现象。如安化县大力发展“一县一特”农业品牌,以安化黑茶等地理标志产品带动县域经济发展。2024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68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年产值超百亿元,吸纳近40万人从事茶叶全链条生产经营。张家界武陵源区龙尾巴村成功打造以梓山漫居、璞舍为核心的精品民宿集群,吸引社会投资1.3亿元,村集体经济超百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从“空心村”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浏阳市道官冲村以传承手工竹纸制作技艺为核心,打造非遗生态文化村,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带动100余位村民就业创业。村民通过研学、民宿、餐饮、出租闲置房屋、销售农副产品及纸制品等方式,累计收益达1400余万元,实现了从“空心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转变。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