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4月28日
■ 包敏
初春的辽沈大地乍暖还寒。当听完我对开春后养殖业行情的分析后,大叔一把攥住我的手,“好孩子,你这信息金贵啊!”那温暖粗糙的双手、真诚质朴的评价,胜过千枚勋章!让我瞬间感悟到统计信息的价值和统计工作的意义。
“云端”刻度跌进“田坎”
记得刚调换到农业农村调查处时,我的统计手册里写满了“乡村振兴”“基层调研”“数据质量”等词汇,却在第一次下乡调查畜牧业生产时遭遇了“滑铁卢”。
乡镇统计员和养殖户围坐着,聊起肉牛行情就刹不住车,你一言我一语,唠得热火朝天。我攥着手机拼命查找最新数据,可我的照本宣科在老乡的鲜活经验面前,像隔着一层厚玻璃,我终究无法融入他们的“龙门阵”。直到处长出手,从周末上早市买牛腩说起,才用柴米油盐的琐碎与共情加入了讨论,摸到了真实“活”情况。
基层调研不是书本上的概念推演,统计调查更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统计应是有温度的情感连接和真诚对话,始于诚信,成于严谨,最终化作理解世界的温暖语言。我开始学会用脚步丈量乡村,在灶台旁跟大婶学贴饼子,与老汉一起铡秸秆堆柴火垛,和农户在田野间共算收成账。那些沾在裤腿上的苍耳、嵌在指甲缝里的泥土、晾在院子里的玉米,成为我下乡调查的“散文诗”。
解基层统计“多元方程”
2024年夏,正值玉米水稻灌浆关键期,持续强降雨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粮食产量调查群里17条语音紧迫急切。
丰收的希望不能破碎!我们及时联系县区,实时关注降水频繁的不利影响,和农业农村局保持不间断沟通,同时赴县区,分作物、分时段、分地区深入一线,查看作物长势情况,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当看到倒伏的玉米在阳光中倔强地重新挺立,我不由想到:保障民生福祉,我们既要和其他部门下好“联动棋”,也要扛起“数绘山河,情系苍生”的担子。
基层培训及法治宣传的经历更催人深思。听说村里有一个养殖户户主外出时,家里人对统计调查犯了难。我们立即将主题党日活动办到村里,党员同志和乡镇统计员一起,用真情解答疑惑,用乡音传递法治,还发放了24小时咨询热线卡片。到后来,这家老太太都快成为“统计监督员”了。这场小小的实践启示我:当统计人坚守诚实诚信,当数据从“被动上报”变为“主动管理”,当每个调查对象都能依法填报、规范填报,才是党建引领统计的真正成效——既培育了产业,更树立了新风。
量尽山河仍少年
粮食丰收了,我享受这一喜悦的方式就是翻阅自己的调查日记,几百个日夜,在字里行间静静流转。记得走村入户核查数据质量时,小男孩悄悄和奶奶说:“哥哥认真的样子真帅,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记得分管队领导带队下乡调研时恰逢村级升旗日,我们和村民共同致敬祖国。记得教会养殖户做销售宣传短视频时,村书记、村会计看着视频直呼给力。这些片段汇聚成一首鲜活的统计调查诗篇,让我懂得:统计人要把“国之大者”印在心间,把人民期盼扛在肩上。
岁月如歌,我不知不觉已深深扎根于脚下的土地,融入了统计调查事业。我相信,无论身在何方,诚实诚信的清风总会穿过数字的丛林,在某个加班的深夜,在某个调查的清晨,轻叩心扉,提醒我们——所有精准的数据之光,都要先穿透真实的棱镜;所有立得住的分析结论,都要先经过诚信的淬火;要多听基层的絮语,多闻泥土的味道,努力做那个在田间地头丈量实情的躬耕者,努力做那个在数海里破浪扬帆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