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统计宣传的几点思考

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4月28日

  ■ 周其运

  高质量的统计宣传,能够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和支持统计工作,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能够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以及公众生活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怎样才能做好统计宣传工作?笔者联系基层工作实际谈几点思考体会。

  优化宣传内容

  复杂晦涩的专业术语和数据罗列,往往会让公众望而却步。因此,深入浅出解读数据是首要任务。在实际操作中,需将抽象的数据具象化,例如在阐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时,不仅要给出准确的数据,而且要结合日常生活场景,像每月家庭购买食品、日用品的价格变化,直观展示CPI上升或下降对百姓钱包的影响,让公众切实感受到统计数据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

  要突出数据应用价值,为统计宣传注入灵魂。统计数据不应只是简单陈列,还应深度挖掘其背后的实用信息。对于政府部门,提供经济增长趋势、产业结构调整等宏观数据,助力政策制定与评估;对于企业,除了行业发展趋势,还可提供市场份额对比、消费者偏好分析等,帮助企业精准定位市场,制定营销策略;对于普通民众,聚焦就业、收入等民生数据,如就业市场各行业薪资水平,让公众在职业规划、生活决策时有所参考。

  丰富宣传形式

  传媒技术不断在发展,要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往往具有权威性和深度报道的优势,应继续巩固其在统计宣传中的地位,例如在报纸开设统计专栏,深度剖析经济现象。而新媒体则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和广泛传播性成为新的宣传利器。通过统计部门官方微博,能及时发布最新统计数据和解读短讯;微信公众号可以推送图文、音频、视频并茂的深度文章; 短视频平台更能以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形式,快速传播统计知识和数据亮点。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开展线上活动,如在微博发起“我眼中的统计数据”话题讨论,收集公众对统计数据的看法和疑问,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提升宣传效果。

  举办特色统计宣传活动也是丰富宣传形式的重要举措。统计开放日是展示统计工作的重要窗口,通过邀请公众走进统计部门,参观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的流程,揭开统计工作的神秘面纱,增进公众对统计工作的信任。统计知识竞赛能激发公众主动学习统计知识的热情,设置有趣的奖品和丰富的题目,吸引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参与。征文比赛则鼓励公众用文字表达对统计数据的理解和感悟,挖掘出公众视角下统计数据的价值。同时,精心制作的宣传海报、宣传册,以简洁明了的图表和文字,在公共场所广泛传播统计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

  精准定位受众

  精准定位受众是提高统计宣传针对性的核心。不同受众群体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和获取方式差异巨大,应有的放矢开展统计传播。

  例如,针对政府部门,可建立定期数据报送和专题汇报机制,以严谨规范的统计报告和可视化图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企业,可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通过行业会议、商业媒体发布行业统计数据和市场分析报告,助力企业发展。针对科研机构,则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提供详细的数据说明和研究方法,支持学术研究。对于普通公众,宜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如社区讲座、社交媒体短视频等,传播民生统计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

  加强业务培训

  宣传队伍的专业素养是统计宣传工作质量的保障。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是提升宣传人员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新闻写作方面,要培训宣传人员如何撰写简洁明了、逻辑清晰的新闻稿,突出统计数据的新闻价值;新媒体运营培训则涵盖平台规则、内容策划、粉丝互动等方面,让宣传人员掌握新媒体传播技巧;市场营销培训帮助宣传人员了解受众心理和市场需求,提高宣传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统计业务知识的更新培训必不可少,使宣传人员能够准确解读最新统计指标和数据变化,确保宣传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仁寿调查队)

作者:周其运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