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4月18日
■ 沈建光
近期,面对美方新一轮“对等关税”极限施压,中国果断采取反制措施,以“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战略定力应对这场时隔七年的博弈升级,由此折射出全球经济秩序重构中的深层角力。
美单边关税冲击下:金融市场动荡与中国坚定反制
在中美经贸关系的关键时刻,特朗普政府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引发了广泛关注。4月2日,特朗普政府对约100个经济体同时征收“对等关税”,这一单边主义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4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推迟对70多个国家超过10%的“对等关税”实施,随后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电子、芯片产品实施关税豁免。这一系列政策调整被视为美国在关税战中的重大让步,而中国在这场博弈中的坚定立场和有效反制被认为是促使美方调整策略的关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这一政策存在明显矛盾:例如在对英国加征关税时,美国实际上对英保持着11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种“权力的任性”最终在美国金融市场引发“股债汇三杀”,特别是通胀保值债券代表的真实利率上行与美元指数下跌形成罕见组合,反映出市场对美元信心的动摇。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已导致其国内消费者每年多承担约500亿美元成本,但美方仍试图通过关税霸凌获得谈判筹码。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采取了多管齐下的反制措施:不仅对美进口产品加征对等关税,还实施了稀土出口管制和特定企业制裁。中国的坚定立场带动了欧盟、加拿大等经济体跟进反制,形成了对美经贸政策的国际压力。美国最终不得不调整策略,推迟对多数国家的关税实施,并在4月11日宣布对中国部分电子产品的关税进行豁免。
中国反制三大支柱:内循环、科技创新与出口韧性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的底气源于三个关键支撑:
首先,国内大循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关键领域国产替代进展明显。以芯片产业为例,中芯国际已成为全球前三的成熟制程芯片制造商。在提振内需方面,如李强总理所说,“已经作了充分估计,做好了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准备。”可以根据形势需要,推出新的增量政策。货币、财政政策都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其次,科技创新能力持续突破。在美国进行出口管制的情况下,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快速进步,不仅仅大幅缩小了中美在人工智能这一事关未来关键领域的差距,还有力回应了关于中美科技脱钩后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质疑。这些突破不仅缩小了中美技术差距,更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生命力。
第三,中国出口展现出强大韧性。尽管中美贸易摩擦已持续七年,美国对华关税水平已经明显上升,但是中国对美出口仍保持在5000亿美元以上规模。2018年以来,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甚至不降反升,证明了中国制造业的强大竞争力。
战略选择:以斗争求共赢的双轨策略
当前形势下,中国应采取以斗争求共赢的双轨策略来应对美国的关税施压。虽然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已升至天文数字,打压“带头反抗者”的意图十分明显。但作为美国最重要的消费市场和供应链枢纽,中国产品的高关税同样对美国经济造成显著冲击。近期美方频频释放谈判信号,包括特朗普本人表达会晤意愿,以及4月12日对约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实施关税豁免。
面对这样的局面,笔者认为,中国应采取以斗争求共赢的双轨策略:一方面,必须做好最坏准备。当前对美出口占中国GDP的2.8%,高关税可能加剧国内通缩压力。政策储备应包括:加大生育补贴力度;完善专项债收购存量土地和商品房细则;调整公用事业价格改善通胀预期;以及帮助出口企业转向国内市场。京东集团推出的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计划就是企业界积极应对的范例。另一方面,应抓住谈判窗口。中国商务部“谈,大门打开;打,奉陪到底”的立场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考虑到供应链重构的长期性和“硬脱钩”的双输后果,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适时推进谈判符合双方利益。
关键启示:内需为本与灵活应对
这场中美之间的贸易博弈,至少带给我们三点核心启示:
第一,内需市场是关键支柱。美国强硬态度的底气部分源于其强大的内需市场。中国需要加速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型,通过农民工市民化、生育补贴等改革释放消费潜力。这些措施不应被视为应对关税战的权宜之计,而是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第二,保持政策灵活性至关重要。“特朗普分分钟可变”,中国的应对也需要相机而动。在汇率政策上,通过贬值应对高关税效果有限且可能引发资本外流,保持人民币稳定更有利于内需扩张和人民币国际化。第三,数字时代需要新思维。美国对传统货物贸易的过度关注反映了其政策思维仍停留在工业化时代。在数字经济成为增长新引擎的今天,中国在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的优势可能成为未来谈判的重要筹码。
当前,中美经贸关系正处于关键转折点。美国4月11日对约占中国对美出口23%的电子产品实施关税豁免,显示出一定的让步意愿。4月13日,特朗普又改口,引发市场对中美贸易关系再度紧张的担忧。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坚持以斗争求共赢的双轨策略:既通过强化内循环、完善政策储备筑牢防线,又以建设性态度推动谈判,避免双输局面。正如李强总理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的,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这一思路不仅适用于应对当前挑战,更是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作者系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