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4月11日
■ 熊承煦
2023年11月,我从武汉出发,踏上去往神农架林区阳日镇朝阳村驻村的征程,如今已一年有余。阳光洒落在案头的中央一号文件上,我听见林间清风吹过松树响起的沙沙声,脑海里浮现出许多温馨画面。
绘一幅美好画卷
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驻村工作队自2021年进驻朝阳村以来,就结合村情实际,协助村“两委”做规划、引项目、促发展,我也积极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红高粱专业村”建设方案》《朝阳村清廉村居建设工作要点》《朝阳村“清洁家园”行动方案》等方案陆续拟定并稳步落实。村民小组的柏油路修通了,太阳能路灯亮了,监控设备全村覆盖,廉政广场、健康步道、休憩凉亭一一建成,林下经济稳步发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14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至45万元,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悄然展开。
道一声亲切问候
出生在城市的我,未曾在农村长期工作生活,因此驻村的篇章就在一声声问候中展开。“吴叔,今年种了多少亩地?准备种红高粱没有?”“张阿姨,这段时间吃水情况怎么样?”“王医生,最近村民看病情况怎么样?”我走村入户,到老党员、退休老支书、致富带头人、村医、脱贫户、监测户身边去,在一句句家常话中,逐渐摸清村民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了解民之所盼,帮助他们解读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上报作物受灾情况,寻找农产品销路,向有关部门反映基本药物易断供、报销途径繁杂等痛点,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做一本入户台账
一年多来,我走遍村组每一户,细致记录村民的农业生产、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情况,发挥统计调查人数据处理的优势,以村户籍人口信息为基础,全面梳理整合脱贫户、低保五保户、精神病人、公益性岗位等信息和耕地林地补贴、雨露计划、一次性交通补助、产业发展资金补助等政策享受情况。并结合入户记录,与村干部一同反复核对,修正各类信息中的偏差和错误,编制成《户籍人口信息总表》和“一户一表”的《脱贫人口信息台账》,再根据实际变动及时更新。完善的台账资料让日常信息查询变得方便快捷,入户沟通的针对性和效率也大大提高。
制一张村情地图
书柜旁挂着的一张村域卫星图,是我刚到村里来的时候通过经纬度定位打印的,没有边界,没有标识,只看得见绿色的大山、土色的道路和零星的房屋。如今,办公电脑里有一张电子版卫星图,不同的是,经过长时间的收集整理资料,图上已经标注好清晰的村界和村内地标,各村民小组聚集区域一目了然,还标明了村集体产业基地分布情况、饮水工程分布情况、每户村民具体居住分布情况等,一张饱含驻村工作深情的村情地图已然成型。
上一堂基础小课
“这个表格怎么有几个数字没有算进总数里去?”“怎么我搜出来的资料好多都过时了?”“最近好像有个AI很火,你会用吗?”“快递员说快递丢了,怎么和客服沟通?”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自然而然地向我这个小伙子咨询一些问题。虽然问题大多很基础,但我每次都以授人以渔的心态耐心解答,一遍没讲明白就多讲几遍,在一堂堂基础小课中,将自己掌握的业务技能、了解的相关知识传递给他们。
填一份调查问卷
驻村工作和在总队工作相比可谓天壤之别,但乡村振兴之路上,统计调查从不缺席。驻村期间,我偶尔会与神农架调查队一起入户,了解样本户的收支状况,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业生产情况。还配合开展了农村旅游发展情况、“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等专题调查,与村民一同填写调查问卷。看见久违的统计报表和调查问卷,心里总有一种暖暖的亲切感。
到村里的一年多来,我翻过不少山梁,摔过不少跟头,但眼看着村集体和村民种植的油菜花开满山坡,高粱火红饱满的穗子含羞垂头,羊肚菌从菌丝球变成漂亮的成菇,光伏板下五黑鸡跑得欢快,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我知道,乡村振兴这条路虽然难走却充满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