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成衡阳市经济转型新引擎

版次:05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4月03日

  ■ 李林

  近年来,湖南省衡阳市紧紧围绕“制造立市”战略,持续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链现代化步伐,引导产业服务向智能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在这一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总量规模持续扩大,经济贡献显著提升

  “十四五”以来,衡阳市经济快速增长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制造立市”战略的深入推进进一步激发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

  据统计,2024年,衡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22.84亿元,较2021年增加350.6亿元,年均增长7.6%,分别高于同期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速2.2个和2.5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21年的17.5%提升至2024年的22.8%,对服务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3.3%,较2021年提升29.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9%,略高于生产性服务业占比0.1个百分点,系列数据充分体现了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价值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衡阳市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向现代化和高端化迈进。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尤为迅速,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从2021年的26.3%提升至2024年的33.0%。

  行业内部发展不均衡,新兴行业潜力待释放

  在政策红利和市场机制的双重驱动下,衡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行业活力显著增强。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个行业的在库单位数达到513家,较2021年增加169家。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40家,较2021年增加3家。从盈利能力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表现突出,两个行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12.1亿元,增长10.7%。然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利润总额下降25.3%,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较为明显,行业内部发展不均衡问题亟待解决。

  从行业结构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业这三大生产性服务业支柱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5.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业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44.7%,较2021年提升1.4个百分点,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相比之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比为48.3%,较2021年提升2.2个百分点,新兴行业的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优化仍需发力

  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扩展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使其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四大行业的期末用工人数达3.8万人,较上年增加0.23万人,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不含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开发业)期末用工人数的49.7%。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工人数占比高达39.3%,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用工人数占比仅为11.8%。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就业结构优化仍需进一步发力。

  总体来看,衡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在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就业拉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新兴行业发展动力不足、就业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仍需引起重视。未来,衡阳市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作者:李林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