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3月24日
■ 徐玉磊
随着消费市场快速发展,服装和鞋类商品因季节性强、更新频繁而价格波动显著,这也给居民消费价格调查规格品的代表性与“同质可比”要求带来一定难题。如何提升服装和鞋类消费价格调查工作质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
深入市场摸底调研
市场调研是价格调查的起点,尤为重要。依据服装和鞋类消费价格调查工作要求,各地应按照不同种类服装的上下市时间台账,在上市月份全面开展市场摸底调研。调查时应考虑不同消费者群体的购物习惯,审视并调整调查网点和规格品,以适应市场变化,确保消费价格调查反映本地市场消费行为。
调研需覆盖新上市服装的主流产品与价格动态,为规格品全数替换及价格衔接提供依据,确保网点覆盖繁华地段、主要城区及网络消费,增强样本代表性。可通过与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各实体店与电商平台的销售规模、品牌分布及当季消费趋势。
完善规格品季节管理
服装和鞋类因季节性强,需在上下市时间台账指导下,定期更新规格品以保持代表性。依托时间台账,在新品上市月份对相关分类的规格品进行全数替换,确保均为当季新上市服装,保持样本时效性与代表性。
替换时需注重价格衔接,优先选择品牌一致的新款,并参照去年同期上市价格进行替换,避免价格越换越低。若品牌无新品,则选用档次相近的替代品,要求款式、面料、用途接近,上市价格差距控制在20%以内。
在处理新旧规格品的替换衔接时,采用对冲回归方法可有效调整质量差异。例如,当一款新型运动鞋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工艺时,直接比较新旧价格可能会高估价格上涨,因为部分差异来自质量提升。此时可结合市场调研与历史数据进行对冲评估,合理设置折算系数,确保价格衔接符合市场价格变动趋势。
实践中当更换规格品时,应详细记录新旧规格品的特征,如品牌、材质、适用季节及上市价格等,并拍照存档,确保后续采价可追溯。
细化采集与动态跟踪
依据时间台账,采集新上市服装价格时需关注上市月份的上下市节点及促销影响,结合历史同期数据分析季节性波动规律,确保同期可比性。
替换新款时以去年上市价格为基准采集实际成交价,若遇过季撤柜,沿用最后成交价至次年新品上市;非季节性缺货则以相近款式替代,遵循品牌档次与原料一致性。对于价格衔接需折算的情况,结合修正定基价格指数的需求,评估市场变动幅度,科学设置折算系数。
采价日服装价格波动超20%时,及时存档凭证备查。非采价日通过与商家沟通,跟踪新品上市与定价策略,提升动态把握能力。
加强数据核查与改进
严格执行“即采即报即审”流程,重点核查新品上市月份的规格品替换与价格衔接情况,特别是波动超20%或需设置折算系数的数据,通过实地走访或电商平台复核,确保新上市服装价格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定期开展业务复盘,学习相关制度与操作办法,结合上下市时间台账与定基价格指数修正需求,剖析价格衔接的科学性,总结价格折算经验,提出优化建议,从规律性视角提升服装和鞋类价格调查的规范性与可靠性。(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阿克苏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