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脚里的光阴

版次:04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3月09日

  ■ 巫秋君

  7点的闹钟还没响,手机屏幕先亮起一串消息。蔬菜摊的老王发来语音:“靓女,这期菜心的价格又下调了,今早记得多走几家档口呀!”晨光漫过窗帘的褶皱,我望着床头柜上的工作牌,想起入队时老处长的话:“咱们的数据就是针脚,得把生活的经纬织密实了。”

  采价器、调查证、报价表、塑料板……清点好了采价必备用品,我挎上帆布包出门。沙园市场的商户们早习惯了我每月“逢5逢0”准点出现。水产区的陈姐一见我掏出采价器,就笑着掀起泡沫箱:“上一期你说基围虾价格波动大要特别关注,我还特意问了周边几个档口的价格,说是最近养殖户正在清塘,虾少了,所以价格贵一些。”她的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截记账本,密密麻麻的数字像小鱼苗游在皱巴巴的纸页间。我笑道:“好的,陈姐,你这采价工作都做在我前面啦!”看了看泡沫箱里活蹦乱跳的基围虾,大概两指粗,我再到市场其他几个水产档口转了转,比对了大小和新鲜程度,最后在采价器上记下了价格。

  市井繁华,早春的雨丝钻进衣领,而采价的脚步不停。我的手机在防水袋里震动,是小筠发来的实时定位——她正在北京路超市核对规格品。我们隔空比对完鲜奶的近两期价格,听筒里忽然传来她压低的声音:“君姐,这个食品的特价标签显示打折时间未够7天哦……”我不禁点了点头,说道:“嗯嗯,小筠,方法制度要求实体店打折促销超过7天才能用,你再看看其他上报的价格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价格采得准不准,回头看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办公室的傍晚总飘着陈皮茶的香气,“老消价”波叔推了推厚厚的老花镜,正在教新来的调查员辨认鱼的种类:“你看这个鲫鱼,鱼背黑亮,一条大概400克……”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窗,将我们的影子编织成一株枝叶交缠的榕树,仿佛时光的针脚在悄然缝合这一刻的静谧。打印机的沙沙声,如同织机上的梭子,吞吐着纸张,将整座城市的柴米油盐绘制成报表上起伏的折线。那些被无数双手传递过的温度,如同细密的针脚,一针一线地缝进生活的织物里,化作民生报告中跳动的数字,轻轻叩响千家万户的门扉。

作者:巫秋君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