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调查一线的巾帼群像

版次:04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3月08日

  ■ 吴其超 蒲美君

  在四川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忙碌在住户调查一线,宣讲着国之大者,收集着民情民意,守护着数据本真。让我们走近她们,倾听她们的故事。

  数海求真的守护者

  张晓燕是广元市朝天区石烛村的辅助调查员,她的办公桌上总摞着几本墨迹蜿蜒的审核手记。

  这位数据守门员对本村10户记账户的收支图谱如数家珍,每一笔油盐账目都需经过她三次核验:初校逻辑关系,再审隐性收支,终核数据波动。某次发现养殖户李叔的饲料支出骤降,她顶着暴雨入户复核,最终排查出漏记的防疫支出。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严谨,让石烛村连续两年获得“全区优秀调查点”称号,那些被翻得卷边的笔记本,俨然成为民生数据的立体注脚。

  温情心桥的架设师

  许巧艳是遂宁市安居区正东社区的辅助调查员,她秉持着以心换心的理念,与记账户间搭建起一座座温暖的沟通之桥。

  80岁的田大爷因意外摔伤了脚,只能卧床休养,她每日都坚持上门协助老人完成记账工作,主动承担起代购生活用品的任务,帮老人解决生活中的琐事。这份超越职责的关怀,如同一束束光照进了记账户们的生活,也温暖了彼此间的信任之路,让一些原本抗拒的居民主动打开家门。

  如今社区里流传着新谚语:“有困难找小许,账本里见真情。”

  读心访户的艺术家

  周梦琳是眉山市洪雅县临江社区的辅助调查员,她的访户秘籍在洪雅县已成经典教案。

  “夸赞开场法”并非简单奉承,而是建立在对每户家庭深度观察基础上的真诚互动。她为张家设计的“萌娃成长账本”,帮李家打造的“人情往来备忘录”,都是将住户调查专业指标生活化的创意结晶。更令人称道的是她的“环境读心术”:从阳台晾晒的校服捕捉教育支出,借厨房新添的破壁机追踪消费升级,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调查境界。

  苗汉交流的翻译员

  王莉是宜宾市兴文县文家村的辅助调查员。文家村苗族人口超过四成,民族文化交融,给调查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面对复杂的环境,王莉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探索创新“双语工作法”。

  在吊脚楼的火塘边,她用苗语讲述“可支配收入”就像解释酸汤发酵过程;在青年创业基地,她又切换普通话剖析“经营净收入”如同拆解直播带货流程。慢慢地,乡亲们眼中的王莉,不再是那个带着任务的辅助调查员,而是能唠家常、贴心又靠谱的自家人。

  羌山盛开的羊角花

  王斯是阿坝州汶川县南桥社区辅助调查员,她的调查包里永远装着三样法宝:计算器了解家庭收支,汇错本提醒有错必改,PDA指导精准记账。

  面对调查对象居住分散、记账水平不高等各种困难和有时无法兼顾家庭生活、其他事务等各种矛盾,她始终迎难而上,以羌族姑娘特有的淳朴和热忱,耐心解说、详细指导,换来记账户的交口称赞。

  逐梦前行,如“羊角花”绽放!她用脚步丈量出的数据精度,让羌山社区的民生图景纤毫毕现。

作者:吴其超 蒲美君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