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口超预期增长看中国经济韧性

版次:01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2月25日

  ■ 沈建光

  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5.0%,顺利实现了年初目标,其中出口的超预期表现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年,中国商品贸易顺差接近1万亿美元,而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超过1.2万亿美元,其中对华贸易逆差接近3000亿美元。中国出口展现出的强劲韧性,预示中国应对这一轮中美贸易摩擦会比2018年时更有底气。

  出口韧性下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

  2024年,中国出口25.5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1%,明显超出预期,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究其原因,一方面,全球需求有所好转。2024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升至50.0%,美国、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突出体现在消费电子等品类;另一方面,由于产业体系完备、产品结构升级,中国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汽车、船舶、通用设备等品类尤为明显。

  在出口表现超预期的带动下,2024年,中国商品贸易顺差高达9922亿美元,较上年大幅增加17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受此影响,净出口对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3%,是1998年以来新高,即全年5.0%的经济增长有1.52个百分点来自净出口。事实上,如果考虑到对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等领域的带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更大。

  中国占全球出口份额大幅高于疫情前

  近年来,安全逐步取代效率,全球产业链进入调整、重构期。从中美贸易摩擦,到疫情冲击,再到中美“脱钩断链”风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正加快构建“中国+1”的产业链体系,摆脱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

  尽管如此,中国依然保持商品贸易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占全球出口份额大幅高于疫情前。WTO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中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为14.5%,高于2023年的14.2%,远高于疫情前2019年的13.1%。

  前期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报告指出,产业链去全球化的趋势尚未明显体现,但产业链长度明显延长。原因是中国供应商和美国客户之间增加了中间企业,东南亚、墨西哥等地成为中美贸易的“中间商”,间接贸易明显增多。这说明,通过企业出海和转口贸易,中国维持住了全球出口份额,同时增强了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共建“一带一路”引领出口多元化

  中国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联系。2024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4%,占进出口总值的50.3%,其中出口增速更是高达9.6%。全球产业链重构下,“一带一路”国家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去向。

  东盟连续两年成为出口第一大目的地。2024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3.4%,其中对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的出口增速均超过17%。从份额看,东盟占中国出口的比重为16.4%,较上年大幅抬升0.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拉丁美洲、中东地区是出口新亮点。2024年,中国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长14.4%,其中对巴西的出口增速高达23.3%;对中东地区的出口也明显加快,比如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9.2%、18.2%。从份额看,拉丁美洲占中国出口的比重升至7.7%,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在中国的出口中合计占比也提升至3.2%。

  美国重回出口第二大目的地

  2024年,中美进出口贸易增长4.9%,较前两年有所修复,与我国贸易整体增速基本持平。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中国主要对美国出口消费电子(手机、电脑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玩具、家具、服装等)、汽车、家用电器等;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能源产品(石油、天然气等)、农产品(大豆等)、集成电路、汽车、飞机、药品等。

  美国重回中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地。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3.7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明显好于2023年的-8.1%,美国占中国出口的比重为14.7%,反超欧盟,重新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地。

  2024年美国经济保持韧性,实际、名义GDP增速分别为2.8%、5.3%,私人消费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1月美联储已经暂停降息。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市场依然稳健,1月失业率降至4.0%,薪资增速好于预期。

  欧盟出口份额创多年新低。2024年,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4.3%,低于出口总体和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份额降至14.4%,是1998年以来新低。

  近年来,欧洲经济陷入困境。一方面,欧洲福利社会面临财政赤字、债务上升、经济萧条的严峻挑战,俄乌冲突加剧了这一困境;另一方面,欧洲过度关注“政治正确”,导致其竞争力减弱。在此背景下,欧洲政治动荡也愈发明显。

  出口产品向“新N样”拓展

  近几年,得益于完整且持续迭代升级的产业链供应链,优质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层出不穷,从防疫物资到“宅经济”产品、再到“新三样”,中国不断满足着全球市场对各类产品的需求。

  2024年,“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产品合计出口增速由2023年的29.8%降至-6.8%,但有竞争力、有创新性的产品不断涌现,出口动能接续发力。例如,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出口分别增长60.1%、45.2%、32.8%;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模组出口也分别增长18.7%、18.1%。

  机电产品是出口的“压舱石”。2024年,机电产品出口15.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升至59.4%,其中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4成。除上述提到的品类外,汽车、通用设备、家电、电脑等机电产品也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我国跨境电商蓬勃发展

  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据海关总署初步统计,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2.6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占我国进出口比重提升至6.0%。过去5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截至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已超12万家。

  政策支持和技术革新为跨境电商带来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国出台多项跨境电商支持政策,包括取消海外仓企业备案、简化出口单证申报、扩大“先查验后装运”试点等,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提升了运营效率。另一方面,AI技术在跨境电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智能客服到精准营销,再到供应链管理,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近期,特朗普政府对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不断摇摆。在我们看来,即便后续再度暂停小额包裹关税豁免,中国相关商品仍具备竞争力,同时这也为国内跨境电商摆脱白热化的价格竞争,转向更全面的供应链和商业模式竞争提供了契机。

  民营企业成为外贸主力军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信号。在外贸领域,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主力军。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额24.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占外贸总额的比重提升至55.5%,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首次超过60万家。

  民营企业在外贸领域的快速成长,得益于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对研发创新的重视以及新业态的快速发展。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高技术产品同比增长12.6%,占同类产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48.5%,首次成为高技术产品的最大进出口主体。

  贸易条件指数由降转升

  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口一直呈现“量涨价跌”的特征。2024年,出口数量总指数同比均值为13.6%,而出口价格总指数同比均值为-5.5%,是1993年有数据以来的第二低水平。

  出口重点商品中,除船舶、集成电路、中药等少数品类,大多数品类的出口额增速均低于出口数量增速。煤炭、钢材等上游原材料产品以及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出口金额和数量之间的增速差距较大。

  贸易条件指数低位回升。2024年前7个月,由于出口价格指数偏低、进口价格指数抬升,中国的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整体回落。这意味着,出口同样多的商品只能换取更少的进口商品,贸易处于不利位置。不过,2024年8月以来,伴随进口价格指数回落,贸易条件指数有所反弹。

  尽管特朗普关税政策使得中国出口前景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但考虑到过去一年中国出口展现的强劲韧性以及诸多结构性亮点,中国应对这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将会比2018年更有底气。当然,稳外贸还有赖于中美通过磋商达成共识,同时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振外商投资吸引力。

  (作者系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

作者:沈建光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