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的奥秘

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2月14日

  ■ 刘贇

  前不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时提到“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实际上,“花牛”不是牛,而是甘肃麦积山石窟附近的一个地名,也是甘肃天水“独一份”特产——花牛苹果的昵称。近年来,天水花牛苹果产业在种植面积、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完善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发展,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颗“小苹果”不仅带动产业迭代升级,更让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奔向共同富裕。

  自然优势明显,产品品牌享誉全球

  天水市地处甘肃东南部,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年平均气温为8.5℃至10.8℃,气候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土壤以黄土和砂壤土为主,土层深厚,非常适宜苹果的生长,天水花牛苹果因此又大又红。天水苹果品种丰富,有黄元帅、国光等。其中,“花牛”做为天水苹果的一个优势品牌,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第一个获得正式商标的苹果品牌,与美国蛇果、日本富士齐名,被誉为世界三大著名苹果品牌。2016年,国家工商总局认定“花牛苹果”为“中国驰名商标”;2018年,“天水花牛苹果”商标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多年来,天水市立足本地,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努力把花牛苹果产业做大、做好、做强,在长期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和果树管理经验。2024年,天水花牛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79万亩,总产量达193万吨,年创产值50多亿元,花牛苹果的种植产业已成为天水的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政策引导显效,产业模式独树一帜

  当前,全国苹果市场竞争激烈,天水花牛苹果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天水整合资源、创新产营销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为转变以往单打独斗、技术参差不齐的传统种植模式,推动规模化经营,天水建成南山花牛苹果基地15万亩,配套建设产业路360公里、提灌工程6处,并鼓励村民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实现技术服务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果品销售统一“四个统一”。

  从2003年开始,天水市大力推广苹果无公害生产技术,建成17个“市级无公害果品示范基地”,在花牛苹果的主要生产地麦积区建成千亩以上果品示范基地151个,标准化果园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

  此外,当地政府还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果树研究所等单位优势,为花牛苹果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和种植建议,确保花牛苹果品质。

  技术创新发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为适应市场需求,天水市加快技术升级,广泛推行现代栽培技术,智慧大屏、反光膜、防雹网等被充分应用到花牛苹果的种植中,苹果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在销售环节,当地建设起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引进高端数字化选果线,确保销售的每一个花牛苹果外观和口感都达到高品质,并积极拓展电商营销平台,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建设苹果销售网站500多家,销售额达14.3亿元,培育苹果电商营销企业53家。

  此外,当地还大力推进深加工全产业链建设,共建成果汁、苹果脆片等精深加工企业18家,总加工量达15.38万吨,加工增值1.97亿元,累计建成冷链物流设施1020座、储藏能力114万吨。2016年以来,天水花牛苹果已连续8年荣登中国果品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由27.14亿元增长至62.77亿元。

  一个好产业,就是一条致富路。新的一年,天水花牛苹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必将会为乡村振兴、地方经济发展和民众增收带来更大助力。

作者:刘贇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