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毛盛勇
版次:01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2月12日
■ 本报记者 陈宁
作为统计领域重要的基础性法律,新修改统计法于2024年9月13日公布实施,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新时代全面深化统计现代化改革的重大制度成果。如何认真抓好新修改统计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更加自觉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统计工作?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毛盛勇。
毛盛勇说,本次统计法修改聚焦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计监督、提高统计科学性、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等推动统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有针对性和更具可操作性的规定,重点突出、亮点较多。具体来看,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增加统计监督有关规定,推动统计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更加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统计监督是政府统计的一项基本职能。新修改统计法体现了党中央关于统计监督重大决策部署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统计监督内涵和职能定位,为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提供法律依据。
二是体现新发展理念要求,着力提升统计服务能力。新修改统计法,为使统计标准和统计指标体系更加客观全面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规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健全科学合理的统计标准和统计指标体系,将新经济新领域纳入统计调查范围”;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统计现代化的驱动作用,加快建设智慧统计,规定国家“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政府统计工作中的转化与运用;为获取更加真实准确的源头数据,规定搜集整理统计资料要“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社会大数据等资料”,“推动统计台账电子化、数字化、标准化”,以有效提升政府统计生产能力、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是围绕优质服务宏观决策,巩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等改革成果。新修改统计法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核算改革部署要求和实践经验固定为法律制度,进一步巩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成果,确保国民经济核算的规范性严肃性,不断提升国民经济核算质量和水平,更好发挥其服务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是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增加进一步防治统计造假的规定。为进一步防治统计造假,新修改统计法就建立健全防治统计造假责任制作出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对于增强统计法防治统计造假的制度刚性和可操作性意义重大。
五是强化部门间统计信息共享,提高统计资料利用效率和政府统计整体效能。新修改统计法聚焦当前统计信息共享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制度机制建设为抓手,赋予官方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的职责,并规定了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即明确统计信息的共享范围、标准和程序,有利于提高统计资料利用效率和政府统计整体效能,减少重复交叉调查,减轻统计调查对象负担。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确保新修改统计法得到严格遵守执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毛盛勇表示,国家统计局将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新修改统计法的全面贯彻实施,着力提升统计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一是深入宣传解读新修改统计法。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持续推动“统计法进党校”,将新修改统计法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着力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教育培训,督促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恪守职业操守,真正把统计法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精心做好对统计调查对象和社会公众的普法宣传,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优势,营造统计法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是做好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配套修改。按照立法法及相关规定,配合司法部做好统计法实施条例等统计行政法规修订,全面清理统计领域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同时,指导各省级统计机构启动统计地方性法规修改、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不断完善统计法律制度规范体系。
三是抓好新修改统计法的贯彻执行,纵深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组织推动各有关方面严格执行统计法,严格依法履行统计职责职权、权利义务,切实提高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全面落实防治统计造假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工作的考核管理,坚定不移防治统计造假;进一步强化统计监督工作,着力提升统计监督效能,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积极有效发挥作用;充分运用法治方式推进统计改革创新,以法治规范引领保障各项改革顺利实施,加快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能力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硬朗的统计执法监督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