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总队“粤调青年返乡观察”春节见闻
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2月10日
■ 本报记者 叶子淳 通讯员 殷大雁
1月28日除夕夜,英歌随着《潮起舞英歌》在蛇年央视春晚舞台上首次亮相。独特的视听体验让全国观众领略到了潮汕英歌的文化魅力。这也让坐在电视机前的广东总队青年党员郑泽豪倍感欣喜和自豪。
“英歌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是我家乡潮汕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精粹,‘潮汕英歌热的冷思考’正是我今年‘返乡观察’的选题之一。”郑泽豪表示。
春节假期,各地迎来了返乡高峰,工作了一年的人们纷纷踏上了返乡之路。许久未归,家乡都有了什么变化?又发生哪些故事?从2020年起,广东总队秉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开展“粤调青年返乡观察”实践活动,通过鼓励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利用回家过年、日常返乡等时机,深入一线、实地走访,关注春节的喜乐传承,关心家乡的富强和美,关怀乡亲的冷暖愁盼,呈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广东经济社会的变化。
2月2日正月初五,郑泽豪奔赴汕头市潮阳区“中华英歌 舞动潮阳”2025年英歌嘉年华活动现场,继续他的“粤调青年返乡观察”实地走访。
不仅仅是郑泽豪,春节返乡期间上百名广东国家调查队系统青年党员干部纷纷选择走进家乡,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春节见闻、家乡变化。
中山队冼俊研、广州队郑泽玲选择透过家乡变化,分别展现珠三角、粤东西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肇庆队彭韬源走访一线干部了解基层减负在珠三角的落地情况;普宁队倪载萍在走访老玉丰班英歌队中,对于粤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茂名队苏科从春节消费观察粤西经济发展;河源队曾嘉敏结合家乡特别的拜年习俗,从今年拜年时的新变化起笔,记录粤北山区生活方式变迁……
“我的家乡整个正月都充满了民俗活动的热闹氛围,但因为从小一直接触,我没有觉得这有什么特殊,直到看到很多网友羡慕的评论,才发觉这就是我的家乡最特别的地方。”汕头队陈煜伟的话反映了很多参与返乡观察活动青年的心声。
从家乡过年的“参与者”到“观察者”,身份的转变也给参与活动的青年们带来了更为深切的感受。
“今年除夕回村里祭祖时和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婆交谈,她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以前村里的土路开车出入十分不便,她儿子每年过年自驾返乡都抱怨路不好走。这两年,在政府的推动下,坑洼的乡间土路已然修成了平整的水泥道,乡民的交通出行体验大大改善。尽管这只是城乡发展变迁历程中非常普遍的一个变化,但在阿婆朴实的话语里,我觉得这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的一个缩影。”家住隆江镇的佛山队青年曾涣泽深有感触。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粤调青年身入、心到、情至基层一线观察社会、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在实践中练强调查研究的看家本领。”广东总队青工委主任戴伟星这样说道。
“目前,已经有60多位青年党员有了初步活动成果,我们总队将引导青年党员及时做好调研的‘后半篇’文章,促进调研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也希望有更多青年党员参与进来,把对家乡的观察和感触化作书面文字,用笔去记录家乡的故事、展现统计调查人的青春风采。” 广东总队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彭黄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