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 有的放矢
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5年01月16日
本报讯 近日,北京市房山区统计局立足本年度执法工作计划,通过制定“零一二三四”五项举措谋划2025年执法检查工作,切实提升行政执法工作效能。
落实“零次打扰”,切实减轻经营主体负担。对纳入市区两级“无事不扰白名单”的经营主体,严格落实日常检查“无事不扰”措施,除被投诉举报、转办交办案件线索、专项检查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且能提供证明材料外,原则上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保持对系统出现重复检查提醒、“无事不扰”清单企业提醒敏感性,最大限度减少对经营主体不必要的打扰。
严格“一次扫码”,大力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建立检查前必扫码的工作制度,严格贯彻落实“一次扫码”,检查人员通知检查单位前先行输入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进入程序查看该企业的信息,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在对企业实施现场检查、核查、调研前,通过扫码检查程序先扫码实时记录信息,完成扫码后,再行开展相关检查流程。
抓好“两种检查”,持续提高非现场检查占比。统筹协调好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业务重点和检查占比。一方面,将执法力量更多地投入常规“双随机”检查。对调查单位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一套表”进行综合检查,充分发挥常规检查“一对一”精准指导、全面纠错的作用,夯实源头数据质量。另一方面,完善非现场执法工作机制。扩充检查内容,由单一指标检查向多指标检查转变,着力提升非现场监管效能。拓展适用行业,结合行业特点,减少企业迎检负担。同时,健全非现场转现场衔接机制。规范检查流程,对涉及重点指标、易错指标的行业单位以非现场方式开展执法,对非现场检查中发现达到处罚标准的违法行为要转为现场检查进行查处。
区分“三类监管”,系统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在统计领域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房山区局根据本区监管对象统计信用状况和执法检查结果,确定统计执法分级分类监管原则,将统计领域分级分类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结合房山区“无事不扰白名单”统计诚信单位,对不同监管类别的监管对象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信用风险一般的市场主体,按常规比例和频次抽查;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
强化“四项建设”,提升统计执法水平。强化制度建设。切实规范统计监管行为,明确具体工作事项、时间节点和统计检查事项,严格落实随机抽查监管,深化配套制度机制建设,建立并完善覆盖广泛、体系完整、衔接高效的统计执法检查事中和事后监管机制。强化信息建设。利用执法数据,推进对执法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工作,强化以执法检查结果评估源头数据质量的信息化建设。强化宣传建设。在执法过程中,进行统计普法宣传,提高企业学法守法意识,宣传诚信单位评选政策,激发企业荣誉感,坚持收集执法检查典型案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强化队伍建设。重点加大对执法人员的新法新规、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统计执法实务演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精品执法检查队伍。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