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12月05日
■ 邓美春
追问是交谈中双方或一方基于前期问答对某事仍存在疑问或希望得到更多的细节或真相而发出的提问。在统计调研中,追问决定访谈的深度和效度。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追问技巧的运用谈几点个人见解。
列好提纲,用好计划性追问。在调研访谈过程中,有些追问是可以预见的,并且是必须进行的,这就需要在访谈进行之前进行充分思考,把需要追问的事项在访谈提纲中列出来。这样有利于调研提纲的完善,同时也有利于指引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追问。
把控节奏,尽早追问。受访者通常并不知道访谈者希望自己介绍的细节程度,因此,访谈刚开始的阶段也是受访者逐步找定位和节奏的过程。这个时候访谈者及时的追问一方面表示对受访者所谈内容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受访者按照访谈者所需要的详细程度进行介绍。如果访谈者迟迟不追问,受访者可能会以为访谈者想听到的就是泛泛而谈。除了尽早追问,在访谈过程中还需要时不时追问,以保持与受访者的互动,在“拉家常”式访谈中引导和推动访谈逐渐走向深入。
把握关键,适时追问。追问的目的在于打开受访者话匣子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把握时机很重要。首先,一般不要采用打断式追问。受访者在介绍自己已确知并有把握的信息时,普遍会表现兴致高、连贯性强的特点,这个时候访谈者应该让受访者把这个信息点介绍完毕再视情况追问。强行使用打断式追问一方面会让受访者觉得自己没受到尊重,另一方面极有可能打断受访者思维和记忆。其次是要在关键处追问。当捕捉到调研所需要的关键信息,但受访者一句带过时,访谈者要及时追问,这个时候的追问往往效率最高,成效最好。这样的追问及时紧凑、紧扣要害且往往能提升受访者的兴奋度,受访者一般不会拒绝,而且很有可能说出很多细节信息。如果等受访者介绍完毕后再追问,受访者往往过了兴奋点,可能拒绝回答或者只是应付式简要回答,追问效果将大打折扣。
盘点升华,用足总结性追问。当访谈进入尾声,访谈者需要对照访谈的目的和提纲对整个访谈进行盘点,并把获取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联系分析,得出基本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应问而没问的问题要进行补问;发现情况还没讲透的地方要进行再次询问;各项情况联系分析后觉得存在疑惑或者矛盾的地方要进行澄清性追问;在得出基本结论的基础上,要追问相关情况并征询意见建议。通过用足补充性和总结性追问,确保访谈材料有表有里、有点有面,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和后果,准确把握问题的真相和本质,从而让访谈过程更加圆满,让访谈结论更加可靠。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