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11月26日
■ 王娜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的寒意,西宁市湟中区的劳务市场里就已经聚集了不少“站大脚”。“站大脚”是青海人的叫法,是指打零工的,是那些在城市的每个上午在劳务市场或者固定地点扎堆站着等待临时聘用的打工人。
他们穿着略显破旧但洗得干净的工作服,带着粗布手套,工具包随意地放在脚边。有的坐在路边,有的靠路灯站着默默抽烟,眼神中带着期待和一丝焦虑。这是一群等待被雇用的劳动者,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没有长期的劳动合同,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站在那里都是对生计的等待。
对于我们这些搞统计的人来说,与之相联系打交道的便是劳动力调查。这项调查像是一双细致观察的眼睛,要试图深入到每一个劳动者的生活里去了解、去记录、去分析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它不仅仅是数据的统计,更像是面向调查对象生活的深度剖析。
在劳动力调查中,“站大脚”们的情况是独特的调查样本,属于自由职业打零工。
我是一名劳动力调查督导员,11月入户督导时遇到了调查户李大哥,谈及工作时他这样回答:“哪有什么工作,靠‘站大脚’挣点生活费,有的话做几天,没有就闲着。”我知道,他心目中的工作与调查员问得不一样。他以为的工作是朝九晚五,有办公的地方,每月会有固定的工资。一番细致解释后,他告诉了我们调查期内具体工作情况:干了几天活、有多少收入等。调查员如实登记上报。
与李大哥交谈得知,他曾经在小工厂失去工作,来到充满未知的劳务市场。从督导员的角度看,每一位“站大脚”都是独特而又有代表性的劳动力调查样本。他们的就业状况、工作时长、收入水平等都汇聚成了整个湟中区劳动力结构的一部分。他们也许是为了孩子的学费来这里“站大脚”的父亲,也许是刚刚从农村来到城市,通过“站大脚”试图寻找机会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他们的技能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是熟练的泥瓦匠,有的是拉货的卡车司机,有的则只会干些简单的力气活,但不管技能如何,他们在这里都处于一种被动的等待。雇主的车一来,大家便蜂拥而上,争取着工作的机会。那些被选中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然后迅速跟着雇主离开;而没被选中的,只能默默退回来,继续等待下一次机会。
从劳动力调查的角度看,“站大脚”这个群体反映出就业市场的灵活性和脆弱性。他们像流动的水,哪里有需求就流向哪里,但同时也容易干涸在烈日下。然而,“站大脚”们也是充满希望的一群人。尽管生活给了他们诸多不易,他们依然努力着,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融入城市的节奏。我相信,随着劳动力调查的深入,随着社会对就业多元化的重视,“站大脚”们的境遇会慢慢改善,他们的希望会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