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福建漳州乡村全面振兴掠影

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11月20日

  ■ 本报记者 魏琳

  “这里原来是一大片荒地,农民在这里养猪、养鸭、养鱼、养虾,污水横流,到了夏天苍蝇蚊子乱飞,臭气熏天!你看现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副区长梁真指着眼前一片山水相映、花团锦簇的美景对记者说,“如今已变成一个1600亩的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带动了近300人就地就业,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漳州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农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据漳州市统计局局长林同池介绍,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8年的801.87亿元,发展到2023年的1117.88亿元,农业经济总量居福建省第二位。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漳州考察让我们深受鼓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直激励着漳州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林同池表示,一个个带着温度的数据,一幅幅幸福美好的画面,是漳州对“两山”理念的生动践行。

  “壮士断腕”换来绿水青山

  漳州长泰经济开发区林墩办事处,曾是全国最大的G654芝麻黑花岗岩石生产基地。从1987年开始,当地村民陆续登山采矿,日子一天比一天宽裕。然而,长期以来泥泞不堪的道路,淤泥覆盖的溪流,日夜不停的噪声,渣石遍地的工厂……石材开采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威胁到下游地区的饮水安全。

  面对愈发恶劣的生态环境,站在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当地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2019年,林墩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和勇气,关停整治了辖区内的全部石板材厂,给高速发展的石材产业及时踩了“刹车”。

  “当时林墩一下子关停整治了一千多家石板材厂,很不容易!”梁真深有感触地说,“但我们要在生态环境上算大账、算长远账,这的确需要政府部门的决心和担当。”

  5年后的今天,原先那片堆积废弃矿渣的空地,早已覆土平整复绿,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映入眼帘——长着各种农作物的绿油油农田,铺满了漂亮鹅卵石的步行道,静静流淌的清澈河水,还有闲坐聊天的老人和嬉戏的孩子……

  林墩办事处党委副书记林清辉告诉记者,林墩产业转型之后主要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和部分工业,现在的新型工厂完全是零污染生产,一些闲置的厂房也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大家终于明白只有守住绿水青山才能“靠山吃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经过多年的沉淀转型,林墩因地制宜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腾笼换鸟,带动产业换挡升级,一批批高端休闲产业和优质特色项目落地生根。

  荒地变成生态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长泰区实施乡村全面振兴大走访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重发展特色智慧农业和生态旅游,引导传统养殖业逐步向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转型,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道路。

  为改善生态环境、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长泰区坚持治理整顿了生活区内不达标的32个生猪养殖场和350亩水禽养殖地。同时,政府部门积极引入“唐宋花仙谷”项目,打造了以智慧农业、生态旅游、中医文化、健康养生、研学科普等生态型产业为主导、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园,推动农文旅研融合发展,全力创建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

  “我们采用‘公司+农户+乡村’模式,在荒地上建成了3个形似鸟巢的大跨度智慧型‘旅游+农业’温室大棚和1个800平方米的‘蔬菜森林’,以及可24小时不间断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气雾无土智慧温室大棚’。”花坞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炳昆介绍说,“唐宋花仙谷”项目引入中医药学理念,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海陆空石斛馆”和500平方米的“公石松中草药馆”,未来将在昔日这片荒地上打造一个集农业游、康养游、意境游和奇趣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养旅游度假区。

  目前,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助力长泰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带动当地群众种植花卉苗木中草药近2900亩,年创产值约3800万元。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

  在龙海区东园镇的现代农业展示馆里,一幅醒目的照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1999年12月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来到东园镇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在村民甘跃坤家中攀谈的情景。

  “当时,总书记问起了甘跃坤家中两个儿子的生活情况,在得知他的小儿子刚刚生了小宝宝时,叮嘱老甘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老甘一家人不负总书记嘱托,20多年间陆续培养出了5个硕士研究生。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东园镇作为“中国休闲食品名城”,近年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广为招贤纳士,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地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形成了规模化、特色化的新兴食品产业集群。

  福建省然利食品集团是东园镇连续多年的纳税大户,也是漳州市工业龙头企业,创始人蔡井辉是当地有名的“发明王”。

  “企业正在使用的18条蛋糕和面包自动化生产线中,有近一半是蔡井辉根据实际需求自行研发设计的,他本人拥有多项专利发明。”东园镇镇长谢俊鹏介绍说,然利食品集团落户凤山村,整合盘活了60多亩闲置集体土地,解决了当地2000多名员工的就业问题,村集体年收入再创新高。

  蔡井辉说:“企业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以新求变、以变求进,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探索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径。”

  积分制激活村民内生动力

  为探索乡村治理新方式,龙文区郭坑镇口社村积极推行“五和联创”积分制,通过发动党员示范户、村民代表户等循序渐进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庄治理,以巩固乡村全面振兴成果。

  积分制以户为单位,正能量行为加分鼓励、不良行为减分提醒,创新探索打造的具有线上积分考核和积分兑换等功能的“口社村数字乡村平台”,可将繁杂的村庄事务转为量化的考核体系,将繁琐的线下评分转为智慧的线上评分,营造了“人人参与、共享自治”的良好氛围。

  “随着积分制的常态化实行,村民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乡村综合治理水平也大大提升,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权自己使、自己的利自己享’,小积分汇聚起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能量。”郭坑镇党委书记许艺军介绍说。

  在采访行将结束时,一首熟悉的歌声从附近农民家中传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随着这歌声,人们也仿佛看到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漳州乡村新画卷。

作者:魏琳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