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宜宾“面” 点“燃”大发展

——四川传统小吃“宜宾燃面”产业发展小记

版次:04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10月08日

  ■ 王娅兰 牟雯波

  宜宾燃面源于清代,是四川宜宾地区传统特色名小吃,因其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故名燃面。作为地方传统特色名小吃,宜宾燃面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消费者基础。近年来,宜宾市高度重视宜宾燃面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将其打造成为继宜宾酒、宜宾茶之后的又一城市靓丽名片。

  加强政策扶持,突出规划引领

  2021年,宜宾市出台了《宜宾燃面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通过工业化生产与餐饮连锁店双轮驱动,实现宜宾燃面产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除此以外,宜宾市政府每年从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专门用于宜宾燃面产业的发展,设立专项经费,建立产业扶持资金综合管理系统。通过一站式服务,简化企业申报流程,提高政策落实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政策扶持和规划引领作用下,宜宾燃面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宜宾燃面产业发展规划》数据显示,宜宾市有近1万家经营宜宾燃面及相关面食的面馆,行业从业人员超3万人,年产值近70亿元。

  构建产业集群,夯实基地建设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不仅可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的规模效应。为此,宜宾市翠屏区强力推进“宜宾燃面”百亿产业集群强基计划,通过定向扶持重点企业,如叙香坊、碎米芽菜等,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同时扩大现有龙头企业规模,力促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宜宾市已完成了双谊食品工业园等产业园区的高标准建设,打造标准化定制厂房4.2万平方米。今年当地已签订燃面产业制作加工投资协议两个,意向投资额达6000万元。

  为保障宜宾燃面的原料供应和质量、确保原料的优质供应,宜宾市构建了芽菜专用青菜“一园两核三线三片”布局,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青菜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提升改造芽菜专用青菜基地路网、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广青菜—花生(辣椒)轮作等技术,加快蔬菜废弃枝叶无害化处理,净化产地生产环境。截至目前,当地已投入1200万元打造专用青菜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1100万亩。

  强化品牌建设,鼓励科技创新

  为提升宜宾燃面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品牌集群效应,宜宾市积极申报“宜宾燃面”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宜宾燃面产业标准化、质量化、品牌化、规模化、市场化、效益化发展目标。另外,依托宜宾酒、五粮液、宜宾茶等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促进宜宾燃面等区域特色产品整体销售,实现宜宾名特产品效益最大化。同时,借助宜宾市内外的旅游资源,将宜宾燃面作为特色商品推广到旅游景区,增加产品曝光度和销售量。

  除此以外,当地鼓励企业推广个性化品牌,开设连锁经营店,帮助燃面产品进驻大型商超经营店,进驻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同时,通过开展专场产品发布会和参与糖酒会,为宜宾燃面产业寻求良好的销售途径和平台。截至今年8月份,宜宾市翠屏区芽菜及燃面产业实现产值1.6亿余元。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宜宾燃面产业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此,宜宾市持续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宜宾燃面在口味、配料、包装等方面也不断创新,推出系列主题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今后,在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推动下,宜宾燃面产业将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实现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市场边界,宜宾燃面产业有望实现百亿产值的目标,成为宜宾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作者:王娅兰 牟雯波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