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金剪刀葡萄疏果工”助农增收小记
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8月21日
■ 杨阳
葡萄挂满枝,丰收笑开颜。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地区之一,在2019年还获得了“中国早熟优质葡萄第一县”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建水县积极发展壮大葡萄产业,组建“巧媳妇金剪刀”疏果队,打造培育“建水县金剪刀葡萄疏果工”劳务“金名片”,带领群众在葡萄园中“剪”出一条乡村振兴致富路。
创新产业模式
建水县葡萄种植基地主要集中在南庄镇。依托葡萄产业优势,南庄镇成立了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和党支部,搭建起“乡土人才超市”,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服务,逐步形成“党支部+公司+合作社+人才超市+党员+农户”六位一体的产业就业联结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和村集体经济增收。
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原则,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转让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村民平均每年每亩可得租金3000元。土地流转承租方从葡萄挂果销售之年起,按每年每亩土地100元的标准向合作社交纳产业合作发展金,所得收益按村小组60%、村委会20%、合作社20%的比例进行分成,一串葡萄实现了多方共赢。截至目前,南庄镇已有147家葡萄种植企业和300余家种植大户,葡萄种植面积达7.02万亩,年产值为20.67亿元,为建水县拓展就业市场增添更多机遇。
创建劳务品牌
早在2010年前后,建水县就开始引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种植户和企业发展葡萄产业。2012-2015年,大量女性务工人员进入葡萄种植基地,疏果队也应运而生,但其间因队伍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服务县内葡萄种植户。
2015-2017年是疏果队的技术提升期,政府积极邀请专家到村内开展葡萄种植、修枝、打杈、疏果等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的从业人员。这期间,疏果队逐渐输出到省外务工并打响知名度,2017年正式组建了“巧媳妇金剪刀”疏果队。2023年6月,“建水县金剪刀葡萄疏果工”省级劳务品牌正式创建,目前品牌从业人员规模达8000人以上,品牌带动创收近2亿余元,带动周边州、县市劳动力就业600余万人次。
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李积秀就是疏果队劳务人员的一个典型代表。从事葡萄种植业10余年,李积秀练就了一手为葡萄修枝打杈、疏果、装果的好技术,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并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她每年带队到湖南、浙江、新疆等地疏果,年均收入在10万元以上。
扶持集聚优势
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对葡萄疏果务工队伍的支持力度,在技能培训、权益保障上持续发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当地政府建立专家工作站,主动邀请专家到村开展葡萄修枝、疏果、装箱等专业技能培训,开办高原特色农业葡萄疏果培训班,发放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推动农民工从零工向新兴产业工人转变。
此外,当地政府还成立“劳务用工之家”,将国有闲置建筑资源改造为务工人员居住和学习场所,设有住房42间和培训教室1间,有效解决了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通过开通公交务工专线,解决用工高峰期群众出行难问题,每天可往返运送务工人员5000余人次,交通费用从原来的20元降至6元,有效降低务工成本。组建“巧媳妇金剪刀”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展用工信息收集、疏果技术培训、权益维护保障等工作,积极服务疏果工人。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水葡萄疏果务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并凭借精湛的技术、良好的信誉得到国内葡萄种植界的认可,全国各葡萄产地几乎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而辛勤的劳动、精湛的技术也为疏果工带来丰厚的收入,人均每年省外疏果收入达6万余元,全体务工人员可带回务工收入近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