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7月11日
■ 刘建伟 韩淑颋
当描述某个统计指标变动情况时,经常采用的形式是一个时期的量与另一个时期的量进行比较,如用202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与2019年数据相对比,同时使用一组对照的数据时,就产生了报告期和基期的概念。
一、基期
基期:基是指统计基数,即制定一个日期作为参考标准。基期是一个基础期、起始期的概念,是一开始作为基准的时期。可以是本年、也可以是若干年前的任何日期。使用基期概念是为了将开始时间定位,作为对比基准,基期相当于一个对照组。比如想要知道2020年的发展情况,就需要一个对比基准,这个对比基准就是基期。至于选用哪一年作为基期与研究目的有关。通常选用上一年,也可以选用过去的任意一年。
二、报告期
报告期:就是当前研究的阶段,是当期的意思,就是把现在研究的这一期和那一期进行对比。统计的目的就是要找规律,要对比,所以才有基期或基年,报告期、研究期或报告年。报告期与基期是一对指标,一般报告期都是针对基期而言的。
三、举几个例子说明
某企业2019年的收入是800万元,比2018年增加了一倍,这里的2018年就是基期,2019年就是报告期。如果要研究2020年物价水平并且和2019年比较,那么2020年就是报告期,2019年就是基期。以具体价格数据为例,2020年9月份,CPI环比上涨0.2%,则价格指数的报告期是2020年9月,基期就是2020年8月;2020年9月份,CPI同比上涨1.7%,那么指数的报告期是2020年9月,基期是2019年9月,2020年1-9月平均;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3%,即指数的报告期是2020年1-9月,基期是2019年1-9月。
另外,基期不一定是某个具体日期(时点,如1月1日),基期与报告期可能是一个时点,也可能是一个时段(时期,如某年、某月等),这取决于研究对象是时期指标还是时点指标。
(摘自《领导干部统计知识问答》(第二版),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