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宾川县贡菜产业的发展之路
版次:05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7月04日
■ 王家群 闫晓淼
贡菜又名苔干、响菜、山蜇、苔菜,至今已经有2千多年的种植历史,食用价值极高。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的宾川县,拥有独特地理优势,在这里,贡菜成为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法宝。当地积极利用其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立体气候明显的区位和气候优势,通过合理布局种植结构,在坝区推广“葡萄+贡菜”,在山区推广“核桃+贡菜”“烤烟+贡菜”等间作套种模式,将“闲田”变为“钱田”,通过政策、资金、技术、助销等支持贡菜产业发展。
政策保驾护航,培育壮大生产
近年来,大理州以宾川县为主要布局区,以祥云县、巍山县等县(市)为带动发展区,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标准化示范初加工厂、贡菜专业市场、贡菜产业协会、贡菜繁育种基地,不断完善贡菜产业发展链。
在此基础上,宾川县建立贡菜产业统筹调度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宾川县莴笋(制笋干)绿色食品牌生产技术》,推动贡菜产业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建设,协同推进贡菜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宾川县在多方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与独特的气候优势,发展规模种植,已经形成了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多环节为一体的蔬菜支柱产业。
专业技术支持,助力产业发展
“要加工出优质贡菜干品,必须注重采收质量,适时采收。一般采收贡菜的标准以贡菜植株外叶和心叶平齐为佳,此时采收,经济效益最佳,若抢抓住最佳采收时期,种植效益也能达到最大化。”大理州农科院农技站技术人员详细地讲解着贡菜采收技术要领。
为更好地发展贡菜产业,宾川县通过各短视频平台开设“宾川农事”专栏,将贡菜种植注意事项拍摄为科普视频供种植户免费使用,科普内容涉及贡菜种植前、中、后期;成立贡菜种植合作社,定期组织群众开展贡菜育苗、种植、中耕管理加工等技术培训,定期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实地指导,不断提升贡菜种植采收人员专业水平。
提高附加值,品牌价值凸显
近年来,宾川县不断引导贡菜产业朝着“精、特、绿”的方向良性发展,打造“精品贡菜”品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支持国巨、宽垦、云福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展,提高行业集中度,扩大绿色有机生产基地规模;着力加快发展贡菜精深加工业,提升制品的加工档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出口创汇效益,努力把宾川建成贡菜产业大县。
同时,宾川县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开展电商技能培训,涌现出拥有34.6万粉丝的“云南贡菜哥”等短视频博主,培育“二逗先生”等电商龙头企业,建立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营销体系,使得贡菜销售更加便捷高效。截至目前,全县从事蔬菜产业经营主体达到2333个,活跃在全县的贡菜收购商达3000多人,宾川贡菜不断销往港澳台、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甚至远销海外。
随着销路的打开,宾川县贡菜产业也成为了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的新引擎,削皮、开条、晾晒,贡菜产业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每亩初加工环节均需30个左右工人,按每人120元计算,每亩劳务收入约为3600元,全县贡菜初加工环节可实现劳动力收入达3亿元左右。再加上由贡菜种植衍生出的直播带货、工厂加工等,以工人、网络主播为代表的新农人也在逐渐增加,贡菜产业让居民不断实现增收。
据悉,2023年12月,全县种植贡菜面积达16万亩,预计产量为2.08万吨,产值约19亿元。小小贡菜产业已成为解锁宾川县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绿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