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车

版次:04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5月14日

  ■ 芦艳丽

  记得中考结束后不久,我便得到自己考入县一中的好消息。听到这个消息时,母亲满脸笑意,嘴上连连说着:“好!好!”

  说话之际,母亲已经在心里开始为我筹算上学的费用。一整个假期,父母都在“凑钱”,一群羊,活羊、羊肉、羊毛、羊皮、羊粪,能变现的,他们毫不吝惜;粮食,玉米、葵花籽、胡麻等,存够一年的吃食和种子,其他全都售出。壹佰元、伍拾元、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不同面值的现钞新旧不一,母亲将那些纸币理得整整齐齐,在柴油灯下数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凑够”,一分不差。

  要出发的前一天,母亲把准备好的学费和生活费换成了整齐的百元大钞,方便我携带。母亲将钱塞到我手里,叮嘱我存放妥当。我接过那叠钞票,就像接过父母的重托,炽热滚烫。

  终于到了去县一中报到那天,母亲带我一起坐车去县城。她用绳子捆上我的行李,在父亲的帮助下艰难起身,移动了几小步,母亲说:“不重,成呢,赶紧走,别迟了。”

  那时九月的阳光依然热辣,走到一处陡坡,我和母亲已经气喘吁吁。然而,当我和母亲紧赶慢赶到了发车点时,却只见到班车离开时在地上留下的车辙印。

  “怎么办?”我和母亲对视着。

  “班车刚走。你们赶紧追!车还要去魏台拉人。”路过的乡亲看到我和母亲慌张的表情,好心提醒。

  我帮着母亲把行李再次扛上她的肩背,她把行李向上颠了一下,感觉稳当后便快步向前。

  一路上坡,母亲几乎是小跑着前进,我紧紧跟在后面。终于走完了有村庄的路段,为赶上班车,母亲决定带我走小路。我不同意,担心因送我上学特意穿着皮鞋的母亲崴着脚,母亲不听劝,执意走了羊肠小道。

  下坡时母亲走得极快,背上的行李一晃一晃,扯得她身子歪歪斜斜走不稳;到了上坡,母亲的体力已经消耗了一大半。从家走到这里,扛了近两个小时的行李,尽管早都胳膊酸手麻腿软了,母亲依然坚持着。

  看着母亲疲惫不堪的样子,我说不出一句话,只能跟在后面一路小跑。走完那一段陡峭的上坡路,终于到了大路上。母亲将行李靠在路边的小土台上,大口呼吸着已经被太阳晒热的空气,用袖口擦了一把汗,又立刻开始起身往前赶。当远远看到三岔路口班车那隐约的车身,我像看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抓紧书包的带子拼命向前冲,就怕车突然启动,去县一中报到就彻底赶不上了。

  冲到车门口,我的嗓子已经干得冒了烟,把住车门向里张望,满满当当都是人,一个座位都没有了,只能坐在最前面发动机盖上了。我赶紧给母亲占了一个位置,过了好一阵儿,母亲终于赶到了车门口。司机师傅帮忙卸下行李,装在行李舱,我拉着母亲的手一起坐下,母亲满脸都是汗,喘着粗气,车摇摇晃晃很久,母亲才缓过神儿。

  不知道过了多久,县城终于到了。一路舟车劳顿,母亲尽显疲惫,不过,眼神里的喜悦却增添不少。

  我和母亲一路打听,找到了县一中的大门。报到后,我领着母亲来到宿舍,母亲为我铺好床铺、放好行李,便去找距离县城不远的小姨家借宿。

  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回家的,一路上有没有座位,有没有带上一点儿水……

  一转眼,距离那次赶车的经历已过去近十八载,银丝悄然爬满母亲的双鬓,我也在县城安家立业,有了女儿。我知道,正是母亲的青春和汗水,为我奠定了成长进步的坚实基础。

作者:芦艳丽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