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 满城芬芳

——北京通州“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工作受到当地居民认可

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5月08日

  ■ 王琳

  全国文明城市(区)是评价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近期,北京市通州区统计局组织开展问卷调查,访问了600名在通州区居住半年以上的16-65岁常住居民,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对当地“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工作的评价及感受。调查结果显示,北京通州“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受到当地居民认可。

  “创城”工作深入人心,“文明交通”众所期盼

  调查结果显示,通州居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满意度高达97.8%,超八成受访居民表示曾通过居委会接触到关于提倡文明礼貌、文明言行等的宣传。通州居民对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及便利程度的满意度为91%,对“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满意度为90.2%,对依法行政、积极优化审批程序的政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为85.3%。

  对于通州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整体印象中,受访居民满意度最高的方面是“区容秩序”(94.1%),对“环卫保洁”和“宣传氛围”满意度也都超过九成,对“交通秩序”方面的满意度最低(85.9%)。当问及需从哪些方面着手保持“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现有成果时,超六成受访居民认为“文明交通”应为主要努力方向。

  文明新风浸润民心,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受访居民对通州区民风和道德素质评价较高,评价“好”的占比为93.2%。当问及对通州区社会公德现状的评价时,91.9%的受访居民评价较高,其中59.2%的受访居民认为通州区“社会公德很好,称得上是一个文明城区”,32.7%的受访居民认为通州区“社会公德好,好的方面多于坏的方面”。

  对于身边尚存在的不文明陋习,45.5%的受访居民指出存在“不文明饲养宠物、不拴狗绳、放任宠物随地大小便不清理”问题;42.2%的受访居民指出存在“随地吐痰、吐口香糖、随地大小便”问题。关于对不文明行为责任人的处理建议,73.8%的受访居民认为应给予劝阻引导,56.5%的受访居民认为应进行批评教育,32.2%的受访居民认为应安排其参加志愿服务。

  组织志愿服务潜能较大,社区生活便利度获群众认可

  对于社区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受访居民了解程度最高的是环境保洁类志愿服务活动,对就业指导类志愿服务活动有了解的占比最少。86.5%的受访居民表示愿意参加社区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这反映出通州居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较高,开展志愿服务潜能较大。

  94.3%的受访居民认为所居住的社区生活方便,90.3%的受访居民认可所在社区邻里关系和谐程度。当问及希望社区经常组织开展哪些类型的居民活动时,70%的受访居民选择的是文体娱乐活动,42%的受访居民选择的是环境卫生整治活动,38.5%的受访居民选择的是关爱帮扶活动。

  调查结果也显示,部分受访居民对物业管理不规范不作为、社区环境卫生亟须改善等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仍需提升。

作者:王琳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