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4月15日
■ 王婉婷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化幅度的统计指标,为决策部门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重要依据。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提升该项调查工作质效谈几点思考。
严控数据样本关口
全面审核,筑牢数据基础关。充分利用直报平台和程序审核查询功能,科学评估分析规格品价格是否准确反映当前行业价格变动趋势,发现异动数据及时与企业沟通核实改正。
动态跟踪,保证样本企业和规格品代表性。强化与当地统计局沟通交流,及时做好样本增删工作,适时调整样本规格品,确保调查产品能反映企业和行业的实际情况。
重点监测,剔除数据质量影响因素。严格执行“同质可比”原则,重点监测价格长期不变、波动异常等情况。如发现因产品质量升级、规格变化、成分含量变化等原因造成的价格波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质量调整评估,做到一企一策、一品一策。
提升业务培训实效
上门培训个性化。针对企业新任统计人员,专业人员及时送课上门,重点培训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制度及工作要求,深入讲解,完整授课,确保统计人员业务熟悉,流程掌握,填报准确。
问题导向精准化。重点突破报表问题较多的企业,通过实地走访检查台账数据,梳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瞄准报表人员业务薄弱短板,围绕“同质可比”等难点内容进行指导培训,直至学懂弄通,切实提高统计人员业务能力。
行业培训定制化。根据当地主要行业特征,积极探索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一行一卡一码模式”,制作分行业提示卡片,企业统计人员通过扫码查看卡片可精准学习本行业共性知识和问题,进一步减少数据上报差错率,通过定制化的方式提升调查企业培训实效。
夯实数据质量基础
为了更好提升源头数据质量,可将数据质量检查融入走访中,做到“逢走访,必检查”。
深入开展“走千企、访实情、送服务”活动。定期有序开展企业走访活动,做到3年企业走访全覆盖,及时掌握工业市场经济新情况、新问题。定期采用“双随机”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选取部分工业企业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切实维护统计法权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加强宣传,提高企业依法调查意识。统计法宣传进企业,明确企业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权利及法律责任,并通过典型案例对企业敲响警钟,提升企业依法调查的自觉性,保证执法力度的同时提升执法温度。
构建队企联系渠道
主动沟通服务,紧密队企关系。保持队企互动常态化,结合实际案例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主动热情帮助企业解决报表问题。
共享资料,把握价格走势。以有利于工作为出发点,收集整合生意社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等价格相关数据,及时分享给样本企业,为报表数据上报和审核提供参考。
队企“结对共建”,开展统计业务沙龙等活动。专业人员通过活动对企业统计人员开展疑问解答等报表业务指导工作,通过“互融共建”,构建队企紧密的交流互动新渠道。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