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整合推介——
版次:06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4月11日
■ 钱文英 高凯瑞
近年来,安徽省池州市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创新,文旅产业发展呈现蓬勃向上势头,文化“软实力”赢得了“真金白银”,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强化要素保障, 做大做强文化“旗舰”
池州市通过不断创新思路,抓好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积极创建杏花村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平天湖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支持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智慧教育装备产业园建设,培育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数字领军企业,做大做强文化“旗舰”,使文化产业迈上跨越发展的“快车道”。20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5.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4%。重点推介43个文旅项目,推动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6个。
与此同时,池州市立足自身禀赋,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加快资源整合、强化宣传推介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构筑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新优势。2023年池州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0%,占比达37.3%。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得到持续释放,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其中影院票房同比增长60.6%。旅游总收入达805.7亿元,同比增长29.1%;接待游客7137万人次,同比增长27.3%。
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激发内生动力
改革创新,顶层设计是关键。池州市加大文化企业纳规和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申报、建设推进力度,建立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库、小升规文化企业培育库、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定期发布文化产业统计重要数据。出台《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兑现2022年奖补资金469万元,惠及文旅企业80余家。制定《2023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实施细则》,用足用好大黄山专项建设资金,重点奖补会议会展、文旅活动、文化创意经济、文化传承保护、重点项目等12类156项,兑现奖补资金1500余万元。
在项目建设方面,池州市建立文旅行业政银企对接保障机制,推动17家金融机构与文旅企业签订50亿元意向融资协议,推出“景区开发贷”“乡村旅游贷”“民宿贷”等金融产品20余个,文旅行业贷款同比新增约25%。发放文旅消费券2216万元,撬动消费6341万元。眼下,安徽文香智能教育装备产业园项目二期已经封顶、三期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年内投入使用。据介绍,产业园一期项目投入运营后,陆续有8家企业入驻,获评安徽省数字创意和文旅产业“双十佳项目”。
加快整合推介,充分挖掘本土特色
在资源融合方面,池州市深入挖掘池州长江文化、禅修文化、戏曲文化、诗词文化、红色文化、家风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内涵,系统阐释文化价值,提炼文化标识,推动池州傩戏、青阳腔、生漆夹贮技艺等地方文化资源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赋能文旅项目、优秀演艺作品、优质文创产品、品牌文化活动等。充分利用九华山、平天湖、杏花村等知名IP,将池州特色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文化装备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领域。
此外,池州市大力强化宣传推介,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如今,“游池州”智慧文旅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上线景区、民宿、旅游商品等特色产品1100余个,整合市民旅游卡发放、云游池州、社区团购等服务功能,注册用户突破11万人,年营收突破1.3亿元。立足“山水池州 灵秀九华”城市品牌打造,聚焦“五精营销”“五级宣传矩阵”,重点举办Let’s Go(来池购)池州民宿美好生活季、百车自驾、海峡两岸(安徽)旅行商大会等特色营销活动20余场,开展“莘莘学子游池州”等文旅优惠活动48场。遴选推荐6家企业参加深圳、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全方位展示池州文旅企业形象和产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后池州市将大力实施文旅兴市战略,聚焦“环九华山、池州主城区、沿秋浦河、环升金湖”四大发展片区,围绕打响“山水池州 灵秀九华”品牌,一体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全域旅游、大黄山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