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崇州市青年创业园发展小记
版次:05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3月12日
■ 赵娜 冷丁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创富源”和“就业源”,四川省崇州市以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为载体,储备优质项目,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提高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发展,为崇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近期,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走进崇州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园,走访调研崇州市创业孵化基地带动企业创新、推动青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情况,实地了解“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生态体系。
孵化服务质量提高
创业园位于崇州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内,紧邻崇州市区,总占地146亩,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由创业办公区、创业公寓、创业研发生产区三大区域构成。调研组参观了创业园区的办公环境、会议室、实验室等设施,并与园区管理方、驻园企业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驻园企业目前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以及创业园在培育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扶持与引导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具体做法。
据介绍,近年来,崇州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园聚焦崇州市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田园城市典范、着力塑造“明日之城·翡翠之城”的发展战略,自建立以来,紧紧围绕崇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创业的总体任务要求,着力打造园区双创工作,通过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模式,成功引进了23个创业实体,其中包括12个大学生群体、10个退役军人群体和7个返乡农民工群体。
园区负责人介绍说,在服务措施上,创业园以“1+2+3”的孵化模式进行企业指导,“‘1’是每周1次对企业状况、需求、问题进行记录、研究、解决;‘2’是每月两次的针对性企业培训,包括财税、法律、企业运营管理等;‘3’是每年3次邀请专家,为企业发展‘开方抓药’。”
新兴产业发展加快
在青创园里,一片叶子,正在绽放最美的颜色。
青年创业者们从高高的山上摘下家乡的叶子,改良传统川红的技艺,制作出具有唯一性、排他性的地理标志性特产“枇杷茶”。同时依托“枇杷茶”建立了“前端挖掘+中端培育+后端孵化+终端推广”的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经过5年的研究培育,成功突破枇杷茶育苗技术,带动道明竹编、怀远藤编、特产小吃、旅游、康养、颐养、医养等产业,逐步完善枇杷茶产业链,盘活了荒山荒坡和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为打造区域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乡村振兴产业园打下坚实基础。
从茶园到茶山,满山的绿色终将似一条绿丝带,将山水田园串联起来,让农民动起来、富起来。“园区自建立以来,在创业扶持、创新主体培育和发展等方面作出很大努力,为更多的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成为培养青年创业者的摇篮。”一名青年创业者深有感触地说。
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截至2023年底,园区已累计入园项目240个、出园项目153个、在孵项目49个,项目涵盖了电子信息、光机电、新材料、新能源、高科技农业、咨询培训、专利代理、软件开发、短视频运营、软件外包等多个领域,带动了超过6800人就业,申请国家专利735余件,创业企业年产值近7800万元。
“下一步,园区计划继续升级孵化平台,培育更高质量的创业项目,创造优质就业岗位,并在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及运用等领域提供更多支持,以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园区负责人介绍说。这些有效做法,将激发引导企业创新以及广大有志青年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的热情,为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提供强力支撑。伴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创业园在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带动创业就业方面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春来秋往,寒暑交替,国家调查人深入企业、走进创业园区,深调研、察实情……持续做好就业民生统计调查,为助力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贡献着统计调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