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3月12日
■ 陈宁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必须依靠法治。”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委员围绕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建言发声,将人们目光再次引向中小企业发展的议题。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机制的重要参与者和体现者,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激发创新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由于中小企业在规模、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局限性,也往往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加强法治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有效的法律保障,成为当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法治为中小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可以有效打击不正当竞争、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良性互动的市场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还能有效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和创新能力。
法治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权益保障。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经常面临这样或那样的法律问题。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体系,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不仅能够减少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还能增强它们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法治为中小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通过制定和完善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减税降费、融资支持、创新激励等政策措施,能够稳定和增强中小企业信心及预期,促进可持续发展。
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石,也是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将进一步迸发,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