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计现代化改革“打桩筑基”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巡览

版次:02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3月12日

  ■ 本报记者 关逸民

  统计,一头连着百姓“柴米油盐”,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决策研判,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完善统计体制、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之后,统计部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一轮统计改革创新的大幕徐徐拉开。

  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化统计改革的顶层设计中,“服务高质量发展”“以统计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被放在首位。随着具有标杆意义的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彰显出崭新气象。

  统计制度方法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统计制度方法是统计工作的业务技术规范,决定着统计调查的质量与效率。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简单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对于促进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自上世纪50年代起,适应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开始有组织地建立全面统计,相继颁发了工矿企业、基本建设、国营贸易企业定期统计报表等全国统一的报表制度。1951年全国财经统计会议提出要采取典型调查等多种形式的调查方法和利用从税务、银行等方面收集来的材料,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工农业生产总值及劳动力就业失业情况调查。此后,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等,统计制度方法体系已具雏形。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变革,我国统计体制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发挥着突破口的作用。统计制度的覆盖范围从生产领域向服务领域延伸,涵盖国民经济全部行业以及投资、能源、社会、科技、文化等专业领域,统计内容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物量指标为主,逐步发展为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并重,充实了大量反映经济结构、质量效益指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步建立。

  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在不断探索实践中走向成熟。特别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方法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重点调查、科学推算等为补充的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进行了调整,在对1993年“一套表”制度进行全面总结、改进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启动“四大工程”建设,自2011年年报和2012年定报起全面实施“一套表”制度,标志着我国统计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统计标准工作、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覆盖国家、地方、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制定了多项统计分类标准和统计调查业务技术规范,有力保障了统计数据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统计部门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完善统计体制。研究建立了一系列反映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制度。建立并不断健全完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统计调查和监测评价工作。变革统计生产方式,大数据应用在统计调查多个领域取得成效。统计调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稳步提升,部门统计工作得到加强和完善,制度方法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展。

  统计制度方法创新迈出提速步伐

  统计调查体系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统计体制改革。随着一系列重大统计改革措施的出台,我国的统计制度方法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

  近年来,统计部门持续深化党中央关于统计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提高数据质量这一中心,进一步完善统计体制,稳步推进国民经济核算改革,积极构建科学规范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统计改革创新实现新的突破。

  ——规范健全的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体系。目前,国家统计局每年实施的常规和专项统计调查共计70多项,范围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内容涉及基本单位、生产成果、财务状况、投资消费、劳动就业、收入价格、人口社会、科技文化、资源环境等各领域,能够全面、系统反映和监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建立常规统计调查制度年度修订工作机制,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调查工作实际完善统计调查制度,保证了统计制度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与时俱进的统计标准体系。国家统计局正在实施的统计分类标准有30多项,包括反映国民经济行业、产品分类等基础性统计分类,又包括文化及相关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等派生性统计分类,以及统计单位划分、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等统计专用分类标准,基本满足了统计调查和数据加工整理的需要。国家统计局还积极推进统计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提高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和表达能力。

  ——科学引领的统计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了反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新经济、新发展理念、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等多项统计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的建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反映新发展理念的落实提供了新的统计工具。

  ——灵活高效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10年4次的周期性普查制度已日臻成熟,“四上”企业全面调查日益完善,抽样调查广泛应用于小微企业、住户和价格统计中,行政记录、大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统计数据来源。联网直报、手持移动终端(PDA)、电子记账、遥感测量等新技术在普查和常规统计调查中得以推广。多种调查方法和调查手段的综合运用,保证了统计调查工作科学高效。

  ——规范严格的统计调查管理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办法》等统计法规,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国家、地方和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管理体系,依法对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严格审核。进一步规范了政府统计调查行为,提升了统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维护了政府统计调查的权威性。

  ——科学严谨的业务工作质量保障体系。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业务工作各环节的业务工作质量保障体系,统计业务工作基础不断加强,为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提供了相关技术保障。

  探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统计监测

  新一轮统计改革,是一场关系以统计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

  着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既要在转变统计思维上下功夫,深入总结中国统计实践规律,不断发出中国统计声音,又要在国际统计规则、制度制定等方面增强中国统计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要进一步完善统计标准、统计指标、统计监测体系,拓展统计调查领域,丰富统计调查内容,建立科学规范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

  当前,统计部门紧扣党的二十大各项重大战略部署,正确认识统计发展的“时”与“势”,科学应对统计工作面临的“危”与“机”,积极作为、顺势而为、善作善成,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统计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统计改革创新多点发力。

  深化统计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统计制度,聚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拓展统计调查领域,丰富统计调查内容,建立科学规范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

  探索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统计监测,建立共同富裕统计监测体系,深化社会民生统计改革;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施碳排放统计核算,加快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不断提升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对内基础支撑能力和对外履约透明度;

  变革统计生产方式,推进大数据、卫星遥感、统计云等技术应用和智慧统计建设;

  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计,实施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核算,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统计核算,推动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

  完善统计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坚持全国统计“一盘棋”,进一步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着力形成统计合力;

  ……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推进统计改革发展擘画了新蓝图、标定了新坐标。谱写统计现代化改革的新篇章,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美好前景催人奋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作者:关逸民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