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不断深化古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纪实
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3月07日
■ 朱朝晖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以及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联通的通道,浙东运河凝结着古代人民的杰出创造,在中国和世界内河航运史上有着独特地位。近期,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对浙江绍兴古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情况开展的调研结果显示,绍兴高度重视古运河保护,开发利用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古老运河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综合施策,推进运河水资源整治
近年来,绍兴市在推进治水工程中着力提升运河沿线蓄洪排涝能力,实施新三江闸排涝配套河道拓浚工程(越城片)、马山闸强排及配套河道工程等重点项目,增加周边水系河网调蓄面积、河道行洪排涝流量。依托浙东引水等工程,持续推进农村饮用水、农业灌溉工程更新升级,建成节水减排农业灌溉管护模式。2023年已联通整治31条河道,更新改造8座高标准机埠、3处改革示范灌区灌片。
通过深入落实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分区段开展浙东运河“一段一策”治理,地毯式排查违规占用水域岸线、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进一步改善河内生态。开展水域生态修复,完善底泥生态处置、水域软隔离等治理措施,提升水生态自净能力。目前,生态治理面积达11.12万平方米,发现283个河湖问题并全部整改销号。
绍兴市统筹各部门开展运河保护、管理和监督,加强航道管理,针对域内南塘线、环城线等主要航道实行限时通行、客货分流,限制船舶吃水线和宽度,降低水路交通对大运河河岸影响。严格沿线建设项目审批,完善准入管控,严肃查处破坏运河环境行为。
深入挖掘,传承展示大运河文化
2023年,浙东运河文化园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演绎了浙东运河2500多年历史演变、人文价值、独特水工技艺等地域文化;串联了松陵船厂、八字桥、黄酒小镇等大运河沿线点位,培育造船、酿酒等传统技艺传承基地,突显以水乡、桥乡、酒乡为特色的越城水文化IP。
近年来,依托运河文旅资源,绍兴市重点打造迎恩门、上大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和黄酒小镇等17个特色项目,其中黄酒小镇成功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同时,积极寻访运河相关濒危非遗传承人,实施绍兴黄酒酿制、石桥建造、传统木船制造等工艺重振计划,将运河非遗文化打包项目进行小集群发展,如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今年成功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旅融合,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在保护、传承、利用的整体推进中,浙东运河将两岸的自然风物与人文风俗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旅富矿”。
绍兴市探索古城、运河双向赋能发展模式,整体性考量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风貌、文化生态,坚持“修旧如旧”原则,着重保护和修缮历史文化街区,实施古城基础设施微更新项目14个,复原“街随河走、河连桥路”水乡景观,打造“水景+街景”古运河风貌带。开发水上休闲漫游、都市夜游产品,通过现场讲解、视频展播、文艺表演等形式,宣传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运河特色文化。目前共开辟2条游船航线,推出5条乌篷船航线,“浙东运河古越韵味”旅游路线入选省级10条“水之旅”精品路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