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过大年

——北大红楼新春研学活动侧记

版次:04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2月23日

  ■ 本报记者 刘英楠

  正月初八,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过年的气氛依然热烈。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不时传出朗朗的讲解声,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研学活动正在进行。

  这个春节,不光景区里人山人海,博物馆里也是人潮涌动。北京市博物馆系统紧紧围绕“博物馆之城过大年“主题,结合节日特点和本馆特色,推出多项展览和文化活动。走进博物馆观展览、看展品、赏民俗,正在成为一种新年俗。此次北大红楼打造的红色新春研学活动从正月初二一直持续到初八。

  “同学们请看,这是李大钊担任图书管理员时的办公室。”在“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题展区,讲解员带领着学生们以李大钊重大人生节点为顺序进行参观,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了李大钊等革命先驱的光辉事迹。

  大家跟着讲解员的脚步,走过一个个展厅,追寻红色记忆。北大红楼通过将固定展陈与实景课堂相结合的“沉浸式”方式,呈现充满历史感的现实场景,让学生在参观与体验中与展陈产生互动,同时辅之以新媒体手段,全方位打造实景课堂。

  而对于“红领巾”志愿者们来说,通过此次研学活动不仅增加了革命历史知识,厚植了爱国情怀,也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我是前门小学的,上六年级了。”穿着蓝色马甲的小高兴高采烈地说。所有应聘红楼的小志愿者们,不仅要完整背下15000字解说词,还要对展厅顺序和展品内容烂熟于心。“我们会在原有解说词的基础上,不断补充自己搜索了解到的内容。”小高一边手不停歇地在解说词上进行补充,一边介绍。

  北大红楼社教部负责人谢尹楠介绍道,“从去年10月份北大红楼开始招收年龄小一点儿的志愿者,现在这些孩子基本都能够做到全程讲解。”即使背诵字数繁多,也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志愿者接待群开了两个都满了,我们班好多人报名呢。”小高说道。

  “最好的历史课堂,就是在历史现场。”研究北京史的一位学者总结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北大红楼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博物馆将以愈加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在新春佳节走进博物馆,打造过年新习俗。

作者:刘英楠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