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1月24日
■ 本报记者 郑昱彤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坚实成果,面对各种复杂艰巨的挑战,中国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一直以来,国家统计局秉承服务宗旨,在拓宽统计数据开放领域、丰富统计数据公开渠道、发出中国统计权威声音等方向上持续发力,坚持不懈推进政府统计工作公开透明,用优质、全面、多样的统计数据,为增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底气提供了坚实的统计数据支撑。
拓宽统计数据开放领域
统计数据是判断经济形势、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依据和基础,需要统计部门及时发布提供一系列真实准确、权威客观的统计数据。
为做好统计数据发布、解读及统计服务工作,国家统计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不断加强统计部门数据发布制度建设。早在2007年,国家统计局就建立了统计信息发布日程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布年度主要数据发布时间具体安排,推动数据发布规范化、制度化。2015年,我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倡导的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此后,国家统计局严格执行SDDS的标准和要求,每年及时更新数据及统计制度方法说明,获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随着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完善,国家统计局持续增加发布指标内容,持续拓宽数据开放领域,及时反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我国经济的特点和亮点。持续推进反映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统计指标和结构性数据发布,例如,2016年新增发布体育产业增加值指标;2017年新增发布分业态零售额指标;2018年新增发布全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等指标;2023年新增发布服务零售额增速、太阳能电池产品产量等指标,以及文化及相关产业生产经营年度数据。通过这些新增的发布指标,从统计上更好地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情况,对于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及时准确分析研判我国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国家统计局还注重拓展统计数据开发与成果应用,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数据需求,也为更加清晰准确地分析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打下了扎实基础。近年来,国家统计局不断完善统计数据发布库,截至2023年底,统计数据发布库总指标量近7.6万个,总数据量超1300万笔。为不断促进统计数据应用于研究领域,国家统计局于2017年启动微观数据开发应用工作,2018年开始建立国家统计局微观数据实验室,与高校共建数据开发中心,开放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住户调查等16类微观数据集。近年来,微观数据开发应用取得新进展,数据申请使用人数和产出成果数不断增加。
丰富统计数据公开渠道
全面展示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持续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就更需要能够及时发布权威数据、发出权威声音的有效渠道。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多渠道数据发布和服务体系,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获取统计数据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新闻发布会、统计资料出版物、统计数据发布库,以及微博微信平台、手机客户端和抖音等线上线下多渠道的统计数据公开机制,为展现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康义介绍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等统计数据,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事实。国家统计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月度、季度、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和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结果发布会,是统计数据公开的主要渠道。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或国家统计局局领导会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数据或普查主要成果,并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在统计资料出版物方面,国家统计局每年会出版一系列统计资料、统计年鉴等,提供权威的统计数据。每年出版的综合性简明统计资料《中国统计摘要》,收录我国上一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数据,主要数据多为初步统计数。出版的综合统计资料《中国统计年鉴》,收录的指标更全面,数据更权威。此外还会出版各类专业统计年鉴,如《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投资领域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等。反映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等各类普查结果的统计资料一般在普查时点后的两年内出版。国家统计局主管的《中国信息报》会及时刊发统计数据发布消息;每月月末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出版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会提供各领域的千余项反映中国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指标数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统计数据公开渠道提供的统计服务更加方便快捷,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及时获取统计数据的主渠道。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的“最新发布”与“数据解读”栏目,会按照国家统计局主要统计信息发布日程定期发布统计数据及相关解读。用户还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进入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库,了解更多相关指标的结构数据或细项数据。近年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线上公开渠道还拓展到了多个新媒体平台中,进一步增强了权威声音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官方微博@中国统计、官方微信“统计微讯”和手机客户端“数据中国”都会在官方网站数据发布后及时更新数据,用户还可以通过官方微信“统计微讯”的菜单栏快速访问发布日程表和新闻发布会内容。
发出中国统计权威声音
今年以来,部分经济指标有所波动,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引发了一些社会舆论对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前景的担忧,国外唱衰中国的种种论调沉渣泛起。国家统计局通过多种方式做好数据分析与解读,有理有据地驳斥了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
国家统计局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客观权威的统计数据加强经济宣传,大力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2023年,局党组和康义局长、盛来运副局长等局领导在《求是》《学习时报》《经济日报》等多家中央权威媒体上发表《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没有变》等一系列经济形势宣传解读的署名文章,从统计视角权威分析解读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和趋势,取得了良好效果。
国家统计局还通过多个渠道发声解读中国经济光明前景: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康义局长在“部长通道”就经济形势和高质量发展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此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参加新华社大型全媒体访谈首场节目《中国经济圆桌会》,从统计角度深入解读经济发展热点问题,并在每季度新闻发布会后接受央视《焦点访谈》节目采访,为社会公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长期向好发展趋势提供专业分析。国家统计局还进一步强化对数据的研判解读,提升常规解读的针对性,在发布数据的同时及时发布数据解读分析文章,结合最新数据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持续推进中国政府统计工作公开透明,通过多种方式拉近政府统计与社会公众的距离,增进社会公众对于统计数据的信任。
从2010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每年举办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了14届,已成为中国政府统计公开透明的重要品牌。每年的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会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结合当年统计部门重点工作和经济社会热点话题确定活动主题。在每届开放日的现场活动中,都会邀请社会公众、媒体记者等参加,向他们介绍常用统计指标的统计调查方法,展示统计数据的生产过程,面对面交流社会关注的统计话题。各级统计机构也会同步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统计工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官方政务新媒体矩阵不断发展,在统计系统575个微信账号的努力下,新媒体日益成为发布权威数据、开展形势引导、科普统计知识、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在统计工作宣传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新媒体成立“五经普微站”,开设五经普相关栏目,发布一系列科普产品;为提升统计科普宣传深度,开设《开往四季的列车》《统计有话说》《漫话统计》《统计微课堂》4个新栏目;开发可视化产品,拓展发布解读新形式,通过形象生动的新媒体宣传产品,更加适应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趋势,提升网络宣传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统计部门作为经济运行数据的主要生产和发布部门,将一如既往地用全面及时、真实准确、权威客观的统计数据讲清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讲透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统计支撑,助力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壮阔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