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1月05日
■ 四川省统计局 党组书记、局长 胡品生
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40周年,也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开启之年。开展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实践,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四川统计系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严肃普查法纪,将统计法颁布40周年、统计法治宣传月与五经普相结合,精心打造系列优质宣传作品,唱响“依法普查”主旋律。助推各级党政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社会广泛知晓和理解支持普查,在全社会形成普查工作合力。
依法践行普查职责,全方位推进经济普查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任务部署。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统计局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对统计工作决策部署,主动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依法依规慎终如始抓好五经普各项工作任务,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站稳法治立场,纵深推进专项治理。全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等统计法律法规,各级普查机构强化组织领导,自觉当好“示范生”。确保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行使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持续深化巩固防治统计造假专项治理成效,坚决打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夯实防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防线,切实保证五经普数据质量。
依法开展普查工作,高标准夯实数据质量
一是高效构建制度体系。不断压紧压实属地主体、行业主管和统计部门第一责任,各级普查机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建立沟通衔接工作机制,全力做好普查组织实施。严格执行《四川省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办法》,构建全省名录库大管理格局。严格执行全流程质量控制办法,制定数据审核验收等制度规范,保证源头数据质量。建立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加强联合调研、联动检查、共同研判,做好数据审核认定工作。
二是普查保障及时到位。四川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均已发文部署五经普工作并高规格组建普查工作机构,明确任务职责,细化工作分工,积极建立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普查队伍和经费物资保障,各级普查机构扎实做好普查人员配备,加强对“两员”的选聘、管理和培训,各级政府把普查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到位。鼓励探索验证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推进普查软件开发运用,创新提高普查效能。
三是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提早统筹开展基本单位清理专项行动,成效明显。严格执行国家投入产出调查方案,推广运用电子台账,编制好投入产出表,有效推进国民经济核算改革。扎实开展普查试点,圆满完成国家和省级试点任务,普查方案试点成果丰硕。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为五经普工作提供了丰富经验和牢固基础。
四是全力提升数据质量。把情况摸清,把数据搞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全省上下坚决同一切形式的统计造假行为作斗争,将牢牢守住数据质量生命线贯穿于普查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各级经普办始终加强对数据综合性、协调性、科学性把握,强化数据质量抽查,省市县将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开展自查。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普查违纪违法行为,及时通报曝光典型案件,加强警示教育。
依法强化成果运用,高质量创新服务发展
一是加强数据管理共享。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严格履行普查保密义务,规范数据处理活动,加强普查数据资料整理和安全管理,切实保障数据安全。做好数据共享共通,拓展完善普查数据开放渠道方式,构建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做好权威发布解读。
二是深化数据开发研究。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点,在中国式现代化场域下加大对数据开发运用。强化与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动合作,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挖掘数据价值,全面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和活力。
三是立足省情建言献策。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各地要充分立足国情省情域情,结合普查数据,加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富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等领域的分析研究研判,形成高质量统计智慧成果,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统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