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海淀统计实践
版次:01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年01月04日
■ 本报记者 陆佳卉 陈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科研产出连续6年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家独角兽企业集聚;“天机芯”、量子直接通信样机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加速涌现……在北京海淀区,新科技、新产业融合兴盛,激发新质生产力动能澎湃。
海淀区统计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统计职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强化精准服务、优化调查制度、提升统计监测效能、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求突破、谋创新,为推动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提供高质量统计服务。
开门问需,当好“店小二”
产业向新,生产力焕新。翻开中关村的产业图谱,从早期打造的IT卖场、集成电路、软件开发、高新技术等标志性产业,到后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专精特新”产业,几乎囊括所有重点新兴产业。
电子统计台账是连接企业原始记录和统计报表的桥梁,是统计调查的基础工作。自电子统计台账推广启动以来,海淀区统计局以“早做谋划、精心指导、广泛宣传”为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推进相关工作。
“统计服务着力点抓得准、立得住,关键在始终聚焦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从区域定位和功能需求出发,做好规上企业产值电子台账常态化运行,提升为企服务的精准性实效性。”海淀区经济社会调查队副队长王振蓉说。
不久前,总部位于中关村园区的紫光同芯发布报告,该公司的汽车电子与智能芯片业务目前已累计出货超200亿颗,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营收增长主要来自智能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微控制器、存储与器件等五大领域。
企业填报各项统计数据指标,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求助于统计部门。日前,海淀区统计局工业科科长程丹和她的同事一行来到紫光同芯,察看企业电子台账,详细了解企业研发进展、技术创新以及行业市场推广布局,询问企业数据填报中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每家企业的生产模式都有所不同,推进电子化工业产值明细台账,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多个环节,出数过程中企业统计人员往往感到困惑。这就需要我们密切跟踪掌握企业的具体情况,主动靠前服务,现场指导产值明细台账的设置与产值的计算方法,帮助企业做好基础数据报送,将统计口径、指标解释与填报方法以及电子统计台账的安装操作,变成一张企业方便易用的‘明白纸’。”程丹说。
线上线下填报指导和多渠道沟通拉近了统计人与企业的距离。如今,一款海淀区局队开发的“海统名嘴”微信小程序在园区企业中风行,只需扫一扫或搜一搜即可打开应用,便可以获取包含智能问答、填报必看、培训资料等多个板块内容。“建立企业微信群,批量管理园区规下企业,提供多样化服务,仅‘园区年定报’群内就有4名专业填报答疑人员,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端、电脑端,解答各单位在填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截至2023年11月底,已有群成员5099人,解答填报难题上千余条。”海淀区统计局园区统计中心科长赵静介绍。
同频共振,厚植创新生态
从中关村到后厂村,俨然一个超级创新“试验场”,这里培育了诸如抖音、快手等多家千亿级平台企业,折射出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的磁吸效应;同样,发力统计服务创新也成为各类企业近悦远来、投资海淀和扎根海淀、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海淀区统计局加大统计创新力度,完善优化体现海淀科技创新特色的统计调查制度,加强对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的多维度广覆盖的动态监测,建立起一整套科技创新企业统计调查制度,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统计保障。
由于电子商务报表属于新业态、新模式,要全面、准确反映平台经济发展情况,海淀区统计局的审核人员首先需吃透报表制度,准确掌握了解指标内涵,及时总结归纳区内15家试点平台企业的填报经验,面向平台企业开展培训,对重点、新增和修订指标进行详细解释,主动回应企业关切问题。每张表开网、关网前,都要做到勤提醒,并利用微信、电话等方式随时为企业答疑解惑,确保每个企业有问题能够得到第一时间解决。
此外,名录库更新有助于及时发现符合纳统条件平台,主动与企业沟通纳统事项,对于不符合统计范围、经营地不属于海淀的平台企业也能及时退库。同时,精准定位,分类统计,对不同类型平台企业进行准确赋表,充分利用平台企业统计数据,加强分析研判,推动成果转化运用。
一直以来,海淀区统计局十分重视对高精尖、小巨人企业等高新技术企业的监测,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统计报表制度,新增了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研发创新实际基本情况指标。如专利、论文等可体现出企业研发创新产出效果;特色标签类型企业,如人工智能、“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分类标签,可体现出其发展和研发创新情况等。北京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这样一家特色标签类型企业,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2018-2023年连续入选多家国内权威咨询机构评选的“中国网络安全百强企业”。
“这些统计指标及趋势分析扩宽了企业管理方面的分析维度,细化了某些数据的分析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发展阶段及未来方向。”志翔科技的李会告诉记者。
根据最新专精特新企业名单,2023年一季度,海淀区规上工业企业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共实现产值47.1亿元,同比增长1.7倍,上拉全区产值4个百分点。
哪里的创新生态好,哪里的科创主体就蓬勃生长,哪里就出新质生产力,统计服务的主战场就在哪里。
各项制度的完善为海淀区的统计调查工作造就了更多的上升空间,海淀区统计部门趁热打铁,在基本单位采集平台以外,又依托企业季报管理系统平台,开发了集收集企业基本情况、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研究开发投入及产出、环境等信息为一体的中关村季度报表填报系统。目前,该系统共有企业用户约1.1万家,包含两个报表,即高新技术企业统计调查表(210-C表)和高新技术企业调查问卷(210-D表),针对版面设计、指标解释、模块设计等进行优化后,极大提升了企业填报的准确性和便捷度。
因势而动,激活数据要素
因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使得数据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范围和规模进行数字化记录、存储、分析和应用,成为驱动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为此,海淀区统计局强化创新要素协同,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结合落实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数字经济统计核算要求,聚焦产业数字化开展调查研究,推进中关村企业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重构海淀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摸清底册,精准选取调查对象。数字经济增长测算和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是制定数字经济和数据生产要素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数字经济的概念、分类和增长测算方法,数据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数据资产的属性、概念界定及估值方法等统计与核算问题,理论研究与统计实践尚未形成共识。
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海淀区统计局率先摸排了区域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底库,标注企业分类,筛选出智能制造、数字商贸、智慧教育三个领域20余家单位为调研对象,经一对一联系沟通,最终确定实地调研名单,重点挖掘企业数字化转型渗透的现状和困难,探寻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着力点。
——透过数据挖掘本质,优化数字经济核算思路。数字经济融合产业增加值对应产业数字化部分。在计算产业数字化规模时,现有研究大多运用增长核算框架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
海淀局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亮点和新问题,补充了杭州、重庆等地在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监测方面的实证,提升了调研内容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在文献分析、数据分析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领域企业数字化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区域促进政策。并自2021年起开始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调研,综合运用统计上报数据、调研数据和计量统计模型研究区域独角兽企业发展课题,重点挖掘企业投融资项目的瓶颈和困难,为宏观决策更加科学、以数据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海淀局队将积极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和‘两区’建设,持续提升统计数据资源的挖掘使用、开放共享。以先行先试的新实践,以高质量统计服务,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海淀区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