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12月29日
■ 张明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的精神实质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为民造福。“四下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怎样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怎样做好群众工作等重大问题,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今年是“四下基层”提出35周年,我们要在主题教育中用好“四下基层”重要制度,切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强化共识聚民心。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是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深入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之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党的决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多种媒体和方式进行大众化宣讲、通俗化阐释,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要利用主题教育契机开门搞教育、送学上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要面向群众释疑解惑、凝聚共识,从“声边”到“身边”,切实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调查研究下基层,科学决策顺民意。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第二批主题教育在基层群众身边开展,群众诉求更多、更具体。党员、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走进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要直面问题,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梳理问题、排查难题,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对策在一线形成、本领在一线提升、工作在一线落实。我们要身入心至摸清民意、科学决策,化“脚力”为“能力”,将群众的呼声转化为政策的哨声。
信访接待下基层,望闻问切解民忧。信访工作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信访无小事。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打掉官气,做实做细信访工作,了解政策得失、百姓感受,消除心理隔阂、增进干群感情。要建立健全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线上随访等机制,推动各类信访事项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要开展好“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巩固“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有效做法,服务社区治理,服务居民群众。我们要设身处地望闻问切、排忧解难,变“坐诊”为“出诊”,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
现场办公下基层,破解难题暖民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现场办公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找准工作着力点,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举措下基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为基层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要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大现场指导、现场协调力度,能现场解决的马上就办、立说立行,不能现场解决的明确推进路线、完成时限。我们要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展现新风,从“会场”到“现场”,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
“四下基层”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孕育和实践的光辉历程,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知民情、办实事、促发展,架起“连心桥”,走好“基层路”,凝聚起亿万民众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