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品”做出“大文章”

——宜宾市南溪区豆腐干产业发展综述

版次:05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12月14日

  ■ 陈宇 冷丁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立足本地文化和资源优势,将豆腐干产业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导产业来抓,形成标准化、集约化的产业链。如今,“南溪豆腐干”已是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休闲食品品牌,豆腐干业成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居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从传承到创新 “小食品”变身“大品牌”

  说起南溪豆腐干,最早是诞生于清末年间,因制作精细、营养丰富、入口香醇而闻名川内外。近年来,通过原有生产技艺传承和当地政府对豆腐干文化的保护与研发,南溪豆腐干的生产企业已发展到数十家。其中,某企业与清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高标准建成四川省豆制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研发中心,获发明专利13个。豆腐干品种也由原单一五香型发展为金钩、火腿、鸡丝、墨鱼、五香等五大类共计35种风味、68个品种。

  同时,南溪先后成功举办了3届“豆腐干食品和文化节”,创下“世界最大豆腐干”“世界最大豆腐干招待会”和“世界最大食品包装拼图”等3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2007年,“南溪豆腐干”制作工艺列入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南溪豆腐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2年,“南溪豆腐干”品牌价值达到5.58亿元,位居天府地标美食品牌价值榜第48位。

  从分散到集聚 “小食品”孕育“大产业”

  2016年以前,南溪有大大小小的豆腐干企业数十家,散布在全区7个乡镇。2015年,南溪区政府规划建设了占地2平方公里的九龙食品工业园豆制品生产功能区,引导分散的豆腐干生产企业“退城入园”。2017年,政府出台了《南溪豆腐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并相继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南溪豆腐干》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南溪豆腐干生产工艺技术规程》等。

  通过几年的培育和壮大,南溪豆腐干骨干生产企业达到8家,形成豆腐干生产企业集群。同时,园区招引了发酵类豆制品加工企业,发展豆渣酱、豆鼓、腐竹(腐皮)、大豆纤维等多元化豆制品产业,构建“一干多支”产品体系。

  在政府推动下,生产企业成立豆类制品行业协会,组建了现代工艺生产企业和传统手工制作企业生产联盟,推动全区豆制品企业共建原料基地、研发平台,共用物流通道、销售渠道,共享品牌资源、品牌效应。此外,食品工业园区配套发展食品包装、冷链物流、电商、豆类特色餐饮等业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豆腐干产业链。2022年,南溪豆腐干产业实现总产值9.3亿元,营业收入9.1亿元,生产企业直接用工1500余人。

  从线下到线上 “小食品”抢占“大市场”

  近年来,南溪持续擦亮豆腐干“首届中国特色旅游商品金奖、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单、3项世界吉尼斯纪录”等多张名片,生产企业主动参加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西博会等节会展会和经贸交流活动;地方政府制定完善“南溪豆腐干”品牌使用标准,依法打击了一批冒用品牌、损害“南溪豆腐干”品牌声誉的行为,并启动“南溪豆腐干”全国驰名商标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品牌美誉度。

  同时,地方政府和生产企业共同发力,不断拓展豆腐干销售市场。协调大型商超设置“南溪豆腐干”专柜,并在市内及周边市州旅游景区建立销售网点。2022年,“南溪豆腐干”全国经销点突破3000家,开辟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并成功列为四川航空食品供应产品。预计到2025年,南溪豆腐干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0%以上。

作者:陈宇 冷丁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