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实践出真知 青春奋进正当时

——国家统计局青年“根在基层”调研云南行

版次:07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12月07日

  调研组在喜洲镇参观调研

  调研组在芒市镇拉怀村座谈交流

  ■ 本报记者 杨鑫月

  彩云之南,山河锦绣。

  11月中旬,国家统计局青年“根在基层”云南调研组围绕“以高效能统计监督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云南大理、腾冲、芒市等地,开展为期五天的调研实践活动。

  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联学共建……由国家统计局相关司级单位9名青年干部组成的云南调研组一行,深入一线察实情、取“真经”、谋良策,在行走中触摸时代脉搏,汲取青春奋进力量。

  实地走访 看乡村振兴创新实践

  追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调研组一行来到云南省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站在村口的观景台上远望,依山傍水的梯田风景如画、佤族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乡村产业发展有声有色……

  走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看望过的村民李发顺家,只见庭院宽敞明亮,门口摆满了茶叶等农特产品、手工艺品,李发顺夫妇正笑意盈盈地制作佤族传统小吃大米粑粑,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日子过得像大米粑粑一样甜。

  “村子里还建成了大米粑粑厂,可以亲手体验制作大米粑粑呢。”清水镇副镇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高兴地向调研组介绍,“司莫拉佤族村依托生态环境优势,采取‘产旅联姻、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式,全力推动‘旅游+农业+文化’融合发展,以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司莫拉的“蜕变”,是云南农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喜洲镇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艺术结合,打造“非遗+文创”产业链;双廊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当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芒市风平镇介桃村深挖本地傣族民俗文化,打造“农业+休闲”新业态……走访调研中,一个个云南古村在保持传统村落环境格局的同时,以文化挖掘、产业发展探索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实践,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深入云南,真切感受到这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创新发展,更深刻感悟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机关党委的孙盈盈深有感触。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调研期间,调研组走进企业调研茶叶、蓝莓等云南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在芒市佳沃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一排排盆栽蓝莓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头。大棚内现代化的光照设施和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技术,让服务业调查中心的杜念旸感慨不已:“以技术赋能农产品种植,通过科学培育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推动农业数字化建设,为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乡村产业振兴未来可期!”

  座谈交流 共谋统计服务高质量发展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考察,嘱咐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如何破解洱海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难题?带着这个问题,调研组一行走进湾桥镇古生村,同当地领导干部、企业代表座谈交流,了解大理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座谈中,云南农垦集团在大理市开展洱海流域水稻绿色有机种植项目,以“水稻+”模式解决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典型案例,令机关党委的冯怡馨很受启发:“开展洱海流域绿色有机水稻种植,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做到了统筹兼顾保生态、因地制宜谋发展,走出了一条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在洱海流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背后,也有着统计部门着力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今年,大理白族自治州统计局协助开展洱海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为洱海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评价依据;国家统计局大理调查队积极开展快速调查,及时提供优质统计调查服务,全面提升源头统计数据质量,以高质量农业统计工作服务大理州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对高质量发展情况的统计监督。”工业统计司的陈颖婷深感重任在肩,对于“以高效能统计监督服务高质量发展”有着一番自己的思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有特点,我们要以更宽广视野、更长远眼光,统筹处理好统计报表通用性和统计对象多元化之间的关系,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的数据质量和工作基础,实现对各地区高质量发展情况的定量评价,以现代化统计监督体系全方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为深入基层了解统计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研组专程奔赴腾冲市猴桥口岸实地调研边境外贸发展情况,就如何对“三新”经济做到应统尽统、全面准确反映地方经济发展与当地干部进行交流。在芒市调研期间,调研组到芒市镇拉怀村同当地少数民族调查户开展座谈,广泛了解少数民族村镇推动电子记账存在的难点问题,梳理总结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与创新举措。

  通过与当地干部沟通、与调查户和辅调员交流,统计教育培训中心的王法警对如何立足自身岗位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灵活多样的边境贸易、交叉融合的产业结构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统计工作者提高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也将认真思考调研中所见所闻,在统计教育培训本职工作中深入实际了解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大统计人员教育培训力度,用务实举措助力统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联学共建 汲取青春奋进力量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在腾冲,调研组一行与国家统计局保山调查队党支部、腾冲市统计局党支部共赴艾思奇纪念馆,联合开展“学理论增干劲 根在基层推动发展”主题党日活动。

  艾思奇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两部著作《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曾引导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调研组一行在艾思奇纪念馆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了艾思奇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的事迹。

  在艾思奇纪念馆旁的“能行好哲院”,调研组青年干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到和顺考察的生动场景,了解当地以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取得新成就、展现新风采的奋斗历程,深入思考“能、行、好”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实地参观学习,让国民经济核算司的王君深受触动:“参观艾思奇纪念馆,详细了解他为党的理论宣传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作出的卓越贡献,让我更加深刻认识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大意义。”

  “作为一名专职党务干部,要弘扬艾思奇同志的宝贵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上下功夫,多措并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机关党委的哈增奇同样感受颇深。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本次‘根在基层’调研云南行,国家统计局青年干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温谆谆教诲,深入基层一线,扎实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在观察中思考,取得了积极成效。调研结束后,我们要将调研成果更好地运用在统计现代化改革的创新实践中,为统计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云南调研组组长、国家统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周彦如是总结。云南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带着沉甸甸的调研收获与学习感悟,统计青年们正满怀希冀,逐梦前行……

作者:杨鑫月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