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产业集群拓宽乡村振兴路

版次:05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12月07日

  ■ 赵元顺 李楠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旺则根基固。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着力实施产业兴市战略,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肉食、粮油制品、食用菌、中药材、林产品、果蔬、乳制品、酒业“八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推动农业发展由“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经济发展、群众致富的振兴之路。

  聚焦标准化,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

  南阳市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稳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淅川县香花辣椒入选国家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霜月红”冬桃、“伏牛山”猕猴桃两个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南召一化性柞蚕”等9个品牌入选省知名农业品牌。截至2022年底,南阳拥有国家级知名农业品牌6个、省级78个、市级234个。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南阳市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为标准整改提升,12个创建单位均顺利通过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省级调研评估。此外,完成年度17项主要农产品地方标准制定修订,全市入驻国家追溯平台生产经营主体1232家,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主体2863家,带证销售鲜活农产品百万余吨,开展4次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合格率均高达99.5%。

  聚焦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全面发展

  南阳市坚持企业主导、三链同构、融合发展,逐步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10个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打造肉食、粮油、食用菌等八大产业集群。截至2022年底,全市花、药、果、菌、茶生产规模分别达到3.9万公顷、12.7万公顷、3.9万公顷、5.5亿袋和1.7万公顷,花、药、菌生产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八大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加紧推进,集约化、链条化、集聚化发展势头强劲。

  在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方面,全市以9个国家级、99个省级、226个市级龙头企业为中坚力量,打造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在推进产业强镇项目建设方面,桐柏县固县镇产业强镇项目获农业农村部批复,获中央财政补助1000万元,其中第一批资金每个项目300万元已到位,目前项目建设工作正在进行。在推进产业园项目建设方面,以内乡县1个国家级产业园、西峡县等9个省级产业园为抓手,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重点,集聚资源及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

  聚焦科技支撑,提升发展水平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南阳市积极对接科研院所,充分利用京宛合作、豫沪合作及绍兴、芜湖友好城市等平台,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大、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采取科技攻关、开展产品研发、建立科技小院、组建工作站、聘请专家顾问等方式,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按照“人人持证、技能农业”的要求,积极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共培育技术人才8454人;大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8%以上。

  在农村环境建设方面,南阳市全面实施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加强农业污染防治,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以南水北调源头汇水区及干渠沿线、白河流域等区域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优质水果、优势畜禽、水产、食用菌、茶叶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南阳特色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另外,南阳市还继续推进淅川县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打造绿色发展样板。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开展生产管理技术指导、认证前产地环境管理检查、品牌建设培训等,唐河县、邓州市、镇平县成功获批2022年首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作者:赵元顺 李楠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