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提高服装价格调查数据质量

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12月07日

  ■ 郭晓馥

  在居民消费价格调查中,服装类规格品具有周期性、季节性等明显特征,如何采集好服装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几点提高服装价格调查数据质量的体会。

  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当前服装价格采集工作往往面临以下难题。

  一是新规格品选取难。为保证价格的可比性,居民消费价格调查价格采集应遵循同质可比原则,但服装商品季节性撤柜后,第二年确定新规格品时会面临同类商品数量多、价格档次接近等情况。如何确定新规格品,以保证客观真实反映服装价格走势存在一定难度。

  二是断档缺货处理办法选择难。服装规格品的断档缺货情况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季节性商品过季撤柜,其二是非季节性商品缺货或季节性商品未过季就缺货。两种情况又具体包含多种处理办法,人工审核价格时难以判断辅调员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对专业人员的制度理解程度以及与辅调员的交流配合提出更高要求。

  针对上述服装价格采集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提高服装价格数据质量。

  一是规范采价行为。把牢“377”原则,梳理总结服装采价“377”原则,即:同一品牌不得选取超过3个规格品,低于服装上市价的7折不可用,折扣时长超过7天可使用,要求采价员按品牌梳理规格品数量,并将服装的吊牌价、实际上市价格、折扣力度和时间以及处理方法等详细记录,为服装采价提供参考。

  二是“手口眼脑”齐上阵。规格品有代表性,换季选取新规格品时,梳理同一规格品上年吊牌价格、上市价格、下市价格,结合本季实际消费情况,选取热销款、主推款等最具代表性的款式作为新规格品。将规格品价格采集原则由同质可比拓展为同档次可比,在确定新上市服装规格品时,利用面料、品类、花色、款式等关键要素将规格品名称细化,根据要素逐一观察筛选,确保新规格品选取同档次可比。采价细节详记录,设置服装采价日志,随时记录规格品折扣、折扣维持时间及其他特殊情况,保存第一手采价资料,避免遗漏细节。在采价过程中,除做好所选定规格品的价格采集工作外,积极关注上游供应端衣着类出厂价格走势,了解服装价格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注重与资深店员的沟通交流,了解当地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情况,为服装样本调整做足准备,提升服装价格调查质量。

  三是“衣”过留痕做台账。为应对服装价格采集的季节变换,应以“图+表”双重台账实现留痕管理。一方面建立《季节性服装图片库》,对所采集规格品进行拍摄,全面展示品牌、名称、服装全貌、吊牌价格、面料及主成分含量等基本信息,为换季上新时寻找同质可比的规格品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建立《服装价格动态变化记录表》,每次采价结束及时更新,以表格形式记录规格品名称、产品货号、吊牌价格,每月两次折扣情况并注明折扣时长,直观展示规格品的价格变动情况,既满足日常的采价溯源要求,又有助于准确把握服装价格变化趋势。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

作者:郭晓馥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