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为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版次:01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10月20日

  ■ 王微 王念

  我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据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释放出不同程度的积极信号。其中,消费拉动愈加强烈。今年以来,消费一直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而到了第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达到94.8%,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消费恢复和扩大呈现六大亮点

  一是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随着稳增长、扩内需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实施,居民就业及收入稳步恢复,对消费持续恢复向好提供重要支撑。进入三季度以来,消费增速逐月提高,7、8、9月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5%、4.6%和5.5%,出现稳步回升向好态势。整体来看,考虑到2022年低基数的影响,按2021年-2023年两年复合增速测算,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增速总体上也呈现出“U型”走势,表明受疫情影响抑制的消费已经得到较好的释放。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显著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累计同比贡献率为77.2%,远超疫情以来同期水平,三季度进一步提升至94.8%,对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大支撑。

  二是服务消费引领消费市场复苏。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和各方面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集聚性、接触性服务消费得到较快释放,餐饮、住宿、文化、体育及旅游等服务消费市场呈现较快复苏态势。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个百分点。消费者出行意愿强劲,带动餐饮消费“人财两旺”、旅游市场“人头攒动”、文娱消费“一票难求”,中秋十一假期消费总体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三是创新消费活力强劲。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08198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6.4%,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消费模式加快创新。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等升级类商品消费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2.2%、8.3%和6.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汽车、通讯器材、家具等大宗消费分别实现4.6%、3.9%和3.1%的稳定增长。

  四是消费能力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9%,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特别是随着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失业率稳中有降,占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大比重的工资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居民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速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有力支撑了农村消费较快增长。

  五是国际消费进入全面复苏通道。2023年全球进入后疫情阶段,国际旅游加快恢复,带动我国市场的国际消费呈现供需两旺、加速回暖的态势。截至2023年8月底,我国国际航班运力已恢复至疫情前的65%,比上半年44%的恢复率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3年上半年,我国出入境人员达到1.68亿人次,按年增长169%,是2019年同期的48.8%;其中,港澳台居民7469万人次、外国人843.8万人次。

  六是促消费扩内需政策组合拳有力有效。2023年以来,国家从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在稳增长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打出了一系列促消费的政策组合拳,包括国办转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20条), 商务部等13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11条), 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公告》以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个税优惠等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也包括各省市出台的各种促消费措施和活动。上述措施通过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提振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和促进服务消费,有力地促进了2023年消费持续恢复向好,为稳增长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进一步加快消费恢复和扩大面临挑战

  一是国际比较显示我国疫后消费复苏步伐相对偏慢。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疫情防控放开后半年内的月均消费增速相比(各国疫情防控措施放开节点为“强制居家”政策解除时间。日本因未实施强制居家,参考“关闭工作场所”政策放开时间),我国2022年12月至今年5月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均增速为8.68%,低于越南(39.5%)和美国(26.5%),但高于法国(8.5%)、德国(5.0%)、意大利(5.9%)、日本(0.8%)、韩国(1.8%)等国家。与疫情前同期月均消费增速相比,我国虽已实现0.51个百分点的提升,但提升的增幅仍低于越南(27.2)、美国(23.4)、法国(5.9)、意大利(5.5)、德国(1.4)等国家。

  二是服务消费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有较大回补和拓展空间。当前我国正处在以服务消费为重点的消费结构升级阶段,服务消费正在成为消费增长的最重要的来源。今年上半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在总消费中的占比为44.5%,仍未恢复到疫情前46%的水平。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的占比仍分别低于2019年同期0.7、0.3和0.1个百分点。

  三是消费能力提升仍待加速,消费信心和意愿须加快提升。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9%,分别低于过去两年平均增速和2019年同期1.6个和0.6个百分点。二季度居民可支配现金流指数、工资收入指数分别为95.5和94.2,分别连续4个、5个季度位于低于100的消极区间。与此同时,居民预防性储蓄心理仍较普遍,消费意愿依然较低。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只有86.5,连续5个月低于90,连续16个月低于100,远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倾向为64.8%,低于2019年同期1.2个百分点。上半年居民户新增人民币存款在去年的高基数基础上再增加1.6万亿元至11.9万亿元,三季度又再新增2.5万亿元。

  四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依然滞后,部分领域消费仍面临诸多限制。文化娱乐消费供给不足,演出、赛事、表演等一票难求。公共交通、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营地等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新能源汽车消费面临限购城市牌照指标供给不足、二手车残值较低、农村地区充电桩基础设施不足等制约。

  五是外来消费和中心城市消费仍有较大潜力有待激活。从国际经验看,入境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1%-3%。2019年,我国入境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约0.5%。疫情三年对我国旅游行业冲击较大,市场供给恢复速度不及需求恢复速度,同时还受到出入境航班数量、旅游接待能力、海外游客意愿及签证办理能力等因素影响,外来消费回补仍面临一定难度。加之市内免税店等高端消费场景供给不足,也一定程度影响国人消费回流,进一步影响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消费引领和带动功能。1-8月,位居全国前10位的大型消费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的有6个。

  政策建议:加快释放消费驱动发展新动能

  综合判断,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向好稳定增长态势,经济循环更加通畅,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实现8.5%左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在7%以上。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有望实现5%左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按照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四季度还要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继续积极扩大内需,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为此,应注重长短结合,供求双侧协同发力,继续打好促消费“组合拳”。在前期释放大宗消费的政策基础上,重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推动服务消费、创新消费,释放高端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改善消费预期,更好释放消费潜力。短期来看,积极扩大消费的主要抓手有:适当放宽营业性演出、赛事等审批管理标准,增加文化娱乐消费供给;把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扩大投资重点,合理规划景点景区交通路网和旅游线路设计,优化旅游景点停车位供给等配套设施;在汽车限购城市,对纯电动二手车交易允许带牌过户,并保留卖方新能源牌照指标3个月;出台完善充电基础设施补贴政策,加大对县城、农村等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支持力度。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设市内免税店,提升免税购物额度,对入境和出境两类市内免税店实施统一的监管模式。

  中长期来看,消费是国民经济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国家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内生动力。加快推进消费恢复,以创新推动消费扩大和结构升级,推动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为重要且十分迫切。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战略谋划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释放消费驱动发展的新动能。为此,2024年经济工作要着力在五个方面加快推动消费领域的改革创新:

  一是以创新升级为引领,培育强劲的消费增长新动能。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重点,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加强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品种丰富、品质提升、品牌培育为目标,增加优质中高端商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促进与消费相关的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平台建设,加快探索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免税零售等新兴消费业态。

  二是以畅通循环为重点,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流通新体系。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强对全球消费的集聚辐射力和资源配置力。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市场活力和人口承载能力。扩大新型流通基础设施在农村的覆盖面,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

  三是以数实融合为路径,形成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新型消费、升级型消费发展,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协同的消费生态。加快推进数字化从消费端向供给端延伸,从单点突破向全链条扩散覆盖,用好数据新生产要素,建立产能灵活转换和快速响应机制。

  四是以扩容和增收为导向,培育壮大有收入支撑的新消费群体。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优化就业服务,提高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推动更多技术工人、进城农民工等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五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创造敢消费能消费的良好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要完善消费促进政策,有序取消限制消费的行政性规定,加大对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有序扩大服务业制度型开放,特别是针对消费升级的服务领域,可考虑放宽投资准入限制,引进国外优质服务资源,发展国内高端服务,更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内需潜力加快释放。完善绿色消费制度,推动形成绿色健康消费风尚。探索建立适应内需发展要求的统计体系。

  (作者王微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王念为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作者:王微 王念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