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验”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09月20日
■ 姚子骏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经验推广试点为契机,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聚焦“机制”“品牌”“队伍”,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常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0.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7.2%,较2022年全年提升0.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常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4%,较2022年全年提升2.4个百分点。
聚焦制度载体
构建民营经济发展“常州机制”
常州市围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立“关心支持服务企业家政策研究推进专班”,建立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出台《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实施意见》《常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强化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培育,逐步形成完善的民营经济政策体系。
2019年以来,常州市在江苏省率先探索开展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试点工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9项做法在全国推广,成为全省唯一的民营经济示范创建设区市。今年,常州市进一步明确将“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列入全市“532”发展战略年度重点项目、常州市委深改重点改革任务和《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落实处、见实效。
聚焦平台打造
构建民营经济服务“常州品牌”
常州市积极推进民营经济服务建设,创新建立了一批有特色、有示范、有引领、有成效的服务平台。通过打造全国首家“非公经济法治护航中心”,全面整合司法、行政、法律服务等各类要素,集司法、公安、税务、工商联等19家单位的优势资源,设立刑事法律风险防范服务中心、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法务中心三大分支机构,梳理从发起设立到破产注销全流程的法律风险点130个,覆盖劳动、知识产权等六大方向,举办各类法治大讲堂300余场,开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220余次,为1.5万家民营企业提供免费法治体检和法律服务。
此外,常州市积极创建“1+N”合作机制品牌。2022年以来,常州市建立健全民营经济“+科技”“+金融”“+法治”“+税务”“+人才”等服务平台建设。其中,“+科技”、开展“技术经理人”入企行动等形成102篇应用成果案例,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7亿多元。“+金融”在全省率先联合成立金融服务专门委员会,向43家商会授信7.65亿元。当地打造的“常系列”普惠金融产品,作为全省唯一金融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典型宣传推广案例。
据了解,常州市有关部门连续3年开展向全市民营企业家“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活动,累计走访企业超1.2万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300余条,累计向企业家发放“常商服务卡”1390人次,为持卡人提供政务服务、体检就诊、子女入学等公共服务。2022年,常州市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综合实践水平较上年上升1位,位于全省第一方队。
聚焦领航头雁
构建民营人才培育“常州模式”
常州市紧扣“两个健康”主题,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深化情感认同、规范政治安排工作,形成政企互动、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
通过深入实施民营企业家“薪火传承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在全市重点培养50名以上领军年轻一代企业家、100名以上骨干年轻一代企业家,并带动培养1000名以上新锐年轻一代企业家。组建“薪火导师团”,开展“青蓝接力 共向未来”企业家系列访谈活动,推进传承人才数据库建设,编撰“薪火传承”专集,打造一批青年企业家标杆人物和标杆性企业。常州市连续7年实施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在全国加以推广。
此外,常州市重视引导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打造光彩事业品牌,促进共同富裕。发布《常州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典型案例》,成功推荐8个项目(企业)获评2023年江苏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典型,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